我的家除了父母的温暖,一张发黄的玫瑰经圣像,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全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难题。
就一个出生在有信仰家庭的小孩而言,会经常受到类似于这样的教导:我们要把教会的事看作是自己家的事。
然后我去抱柴,你来做饭,一碗稀粥暖和了你和我,这个断垣破壁的家温暖如春,我们热心祈祷后,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圣家之长为了照顾圣母和耶稣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顺从主旨,善尽本分。虽然在圣经里圣若瑟的言语不算很多,但是他却用实际的行动来回应,完成天主的事。
1913年夏天魏神父和黄先生从佳县潭家萍返回途中,在秦马硷村遭到“殚团组织”杀害,由于洋人被杀害,这件事引起了国际纠纷,1914年省上派人亲自处理这桩教案,他们以榆林左衙门房产作为赔偿。
我的同道,我愿偕同你向我主、天主发出赞颂说:基督伴我走天涯/为荣主名处处家/风雨阴晴皆恩遇/祈祷声中望落霞/今生有幸与你行/奉献路上同相踏/每日祈祷主里念/真盼你我奔天家愿我的见证能激励我的同道,对你更能真心一世
桑铎走家串巷,动员教友,集资建堂。也是这个时候桑铎称他凡事依赖圣母,依靠天主,摒弃司铎待遇,与教友一起搬砖和水泥,同吃同住,只为完成天主圣殿的建设。十余年时间,与教友们完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圣堂建设。
由于家离教堂很近,小时候父母常带着我们进堂。听父母说,我们都是出生三天就被抱到教堂领的洗。据老会长讲:当时镇上有近五百户人家信奉天主教,教友近三千人。文革中,教堂被改做五金厂,至今已残破不堪。
会上,恭读了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中天主造人的部分,围绕这段圣经杨家堡堂区主任司铎、山西修院讲师郭全智神父为青年们做了“人性的尊严”的专题讲座。
事实上,耶稣实现了以色列的希望:祂是应许给达味的后裔(参撒下7:12;编上17:11),使达味的家“永远蒙福”(撒下7:29);祂是叶瑟之根发出的嫩苗(依11:1),是“正义的苗裔”,将“以智慧和正义统治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