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炉、十字、蜡烛为前导,彩旗、乐队、锣鼓队随后,最后是修女、神父、主教及众教友。
正如莎士比亚所描写的那样:“当金子银子招手叫我上前的时候,铃铎、《圣经》和蜡烛都不能把我赶退。”(《约翰王》)而当下耶稣面对的是获得整个世界的冲动,而所花费的全部成本只是委身一拜。
如今的我,像一根即将燃尽的蜡烛,我曾试着在世俗中寻求一点曾经渴望的东西,让自己重新燃烧起来,发出耀眼但柔和的光芒,可是我错了,我变的像大海中漂泊着的小船一样摇摆不定,这种“手扶犁而往后看”的生活状态,让我的火光更加微弱了
庆日的高峰是这些度奉献生活的人于下午6点半在圣伯多禄大殿蒙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接见,在此之前,下午5点半他们在大殿里参加一台感恩祭和祝圣蜡烛及游行礼仪,由圣座修会部部长罗德枢机主持。
礼仪包括多项仪式:首先是烛光礼,在大殿前廊祝圣新火,祝圣复活蜡烛,然後举行游行礼,走到大殿中央祭台,宣报耶稣复活。接下来是圣道礼仪,有读经和颂念祷词,追述天主创造宇宙天地和救赎人类的历史过程事迹。
李主教号召教区上下要“步武刘主教的芳踪,用爱的蜡烛点亮世界,把主的福音传遍四面八方”。他最后表示:“老主教,你放心地走吧,我们会继续开拓发展你未竞的事业,把教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于是我在恒河畔召集那些向观光客兜售香烟、蜡烛与纪念品的小孩,他们年纪都很小,有的才三、四岁就出来做生意。
祭台上点了两根小蜡烛,微弱的火苗在跳跃,已有几个当地教友早早赶来了,跪在前面,连同我们也只有十来个人,听说原来几百教友进堂,现在却如此凄凉。
在信仰的指引下,他保障着北京天主教的日常运营;以生命的热量,在主持宗教仪式和活动中,如蜡烛般照亮每一位信众,用一句句讲经、一次次证道,将甘霖洒落在干涸的心田。
灵柩安放在大殿祭台前面,周围簇拥着白色的鲜花,两边站立着瑞士卫兵,在灵柩前面,燃放着两根蜡烛。教宗的灵堂,非常简单朴素,正如他生前一直倡导的那样,过简朴的生活作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