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人会从生命中所经历的失望与希望中,寻求更深的意义,而另一类人,则逃避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在人的本性中麻醉自己。在描述现代心灵导师的特质时,我们将仔细探讨心灵导师要如何在在这两类人当中,求取平衡。
一类人会从生命中所经历的失望与希望中,寻求更深的意义,而另一类人,则逃避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在人的本性中麻醉自己。在描述现代心灵导师的特质时,我们将仔细探讨心灵导师要如何在在这两类人当中,求取平衡。
教宗为此向「挚爱的祖国阿根廷」的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CristinaFernándezDeKirchner)女士寄发电报,表达他「对可爱阿根廷的关怀与情感」,呼求天主赐下丰沛的祝福
教宗指出,圣保禄在大马士革与复活的主相遇后,就上耶路撒冷用十五天的时间向伯多禄请教,以了解耶稣在世的生活言行。教宗说,圣保禄与复活主的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从教会的迫害者变成了宗徒。
当天的福音记述复活主显现给厄玛乌的两位门徒(路廿四13-35),教宗指出,如果我们停止“沿著以自我为中心的轨道运行”,接受那只有与天主相遇才能产生转变的步调,从悲伤过渡到喜乐是可能的。
《天主教教理》对此有一个简短的描述,即“最后,被保护未染原罪瑕疵的无玷童贞,在结束了人间生活的过程后,身灵一同荣召升天,被上主擢升为宇宙之后,使她与她的圣子、万君之主、罪恶与死亡的征服者,更形相似。
这段跨越艺术、哲学与宗教的对话,探索了20世纪中叶艺术在现代宗教语境中的转型与革新。
我的思绪与回忆回到了那项活动,因为那是我渴望并寻求的聚会。我享受着那活动,乐衷于和那些竭力教导孩子们和成年人信仰真理的人相处,庇护十世向来被奉为“要理讲授的教宗”。但他不仅仅只是如此!
十分凑巧,这个主日正好是主受洗日。 圣洗圣事是我们自身信仰的基础,它使我们成为在基督和祂的教会内生活的肢体。它与圣体圣事和坚振圣事,合成所谓的基督徒入门圣事。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2月13日将临期第三主日,也称为喜乐主日,在罗马主教座堂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弥撒,开启大殿的圣门。这是教宗方济各继中非班吉和圣伯多禄大殿之後所开启的第三个慈悲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