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各外邦民族都表示服从君王的谕令,也有许多以色列人甘心接受了他的宗教,向偶像献祭,亵渎安息日’(加上一42b-43)。这就是背教。因此,世俗使人走入划一思想,走向背教。
教宗此行的主题是:和平、跨宗教对话及基督徒殉道者的见证。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强调,教宗方济各前往非洲访问,再度体现出他对最弱小者及边缘地区的特别关爱。
有权势者毫不迟疑地利用人的生活和宗教,以天主对抗人。这是「宗教基要主义的悲剧」。「上主无法容忍虚伪的人,那些戴着面具,口是心非的信仰伪君子。上主无法容忍那些控告和判断他人的人。」
从克拉科夫返回罗马的航程虽然仅有两个小时,但教宗依然回答了随行记者们的提问,直言不可将宗教与暴力相提并论,并表明必须向青年学习。
教会特别制定了火化应遵行的礼仪和牧灵准则,以期避免各种形式的恶表或宗教冷漠主义。首先,在正当选择了火化的情况下,亡者的骨灰必须按照常规保存在一个圣所内,即墓地或教堂内,或教会当局指定的地方。
我们应将耶稣置於祂子民当中,但我们的心态不可像宗教激进分子那样,而应作为不断受到宽恕的男人和女人,与他人分享天主的慰藉。此外,教宗也详述了得过且过的诱惑,它能逐渐在我们内心、我们的团体安家。
社会和文明的秩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全体公民都蒙召为此合作,无论他来自哪里,具有何种文化,信奉哪个宗教。这种健康的世俗秩序也是教宗方济各与埃及总统塞西在交谈中所涉及的议题。
在总铎区接待家庭计划中,参与者有机会参观监狱,不同的宗教场所,以及由教区管理并为穷病者建立的诊所、学校及收容所。她说:「接待家庭计划真是太棒了。我学会了如何服务他人,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蒲锦昌牧师:多幅度的合一工作另一讲者、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蒲锦昌牧师从普世教会纪念宗教改革的文件《从冲突到共融》五项合一要务谈起,举出六点各基督宗派的具体合作建议,包括翻译圣经;减少日常用语上的分歧,例如更改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为宗教领袖座谈会
因为教廷关切世界文化发展,故天宫宝藏中尚有人类学性质的民族文化博物分馆,收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最能代表各宗教与文化之艺品;还有专供各国学者研究用的图书馆,收藏由世界各地征集来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