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友爱是为了教会的使命,正如教宗方济各提出的,与走出去,走向边缘地区的教会完美和谐,与教会一起修建桥梁,向当代各种族、文化和信仰的人开放。
今天,当我们尽情享受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一些孩子正饱受饥寒,挣扎在辍学的边缘,需要我们助他们一臂之力,使她们也能快乐地享受到生活的雨露、阳光。
教宗提醒道:对耶稣而言,福音应优先传报给边缘的人、受苦者、病患和被社会丢弃的人。向他们福传意味着接近他们,为他们服务,把他们从压迫中释放出来。做与不做,是每个堂区、社团和教会运动应不断自我省察的问题。
他的话再一次清晰表明,天主的慈悲大爱是近几位教宗的共同思想,是走出去的教会带给世界边缘地区的最为迫切的讯息。
教宗邀请在场的圣座大使们克胜官僚主义逻辑,做卑微和社会边缘人士的声音,让人看到一个走出去并成为战地医院的教会。圣座大使馆绝不可成为朋友相聚的客栈,圣座大使们应杜绝流言蜚语和高攀的诱惑。
教会有必要保持积极走出去的状态,成为阵地医院,救助受排斥的人,以及所有处在生命、社会-经济、医疗、环境和地理边缘的人。这是真正的慈悲善工。
教宗向他们指出,「造成排斥和存在边缘的两大主因」分别是「不平等和剥削地球的现象在各地有系统地加剧」,以及缺乏「体面的工作」。
教宗方济各推动教会关心边缘地区,而卡马拉早于一九六二至六五年参与梵二会议时推动这思想,鼓励各方不只关心欧洲,也关心巴西等拉美地区。
只触及他人格的边缘,没有在心灵深处引起震动,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不懂得照镜的人也不会成为镜子;不深入吸收天主的圣言,不把天主的容貌气质烙在心中,也不能将之反映出来,让别人看见。
接着,神父列出这次默想道理的几个题目:惊叹的学徒、渴望的学问、我觉察到自己口渴、对虚无的渴望、耶稣的口渴、泪水道出的一种渴望、从自己的口渴经验汲水、欲望的形式、倾听边缘地区的口渴,以及对真福八端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