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晚餐上看来也是有酒的……但是在圣经的很多章节中对饮酒也大加指责。例如以下这几段经文:“清酒令人轻狂,醉酒使人发疯,凡沉溺于酒的必不是明智人。”(箴21:1)“醉酒与美女,迷惑明智人”。
在最近的一次晚餐时,我刚坐下就觉得少了什么。摘下的眼镜落在房间里,没戴上就急急忙忙下楼吃饭,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这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儿,另有一次,情况可就不同了。
玛窦福音第14章、15章,若望福音第21章,讲述了耶稣用面饼喂养饥饿的人群,和门徒一起分享烤饼烤鱼,并在最后的晚餐中建立圣体圣事,叮嘱门徒分享酒饼,“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路22:19)。
我们回忆耶稣受难这幕悲痛历史的序幕,是在最后晚餐和山园祈祷中揭开的。耶稣在山园祈祷时心痛欲碎,肝肠寸断,满身流汗流血,圣心忧闷至死。
在礼仪中,柳神父束上腰躬身为12位教友脱去袜子,慢慢清洗双脚、缓缓擦拭水滴、深深亲吻足背,效法耶稣在最后晚餐中为宗徒洗脚的爱的举动,以行动体现基督徒相亲相爱、彼此服待的精神,让教友们再一次体会天主对我们的关爱和救赎
这就是耶稣在最后晚餐中留给我们的永恒榜样,也是每个基督徒蒙召活出的基本姿态。在看似矛盾的神圣逻辑中,我们发现了生命最深刻的真理:唯有失去自我,才能找到自我;唯有成为仆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们切不可忘记,耶稣的最后晚餐发生在祂被交付的那一夜(格前十一23)。我们每次聚集一起举行感恩祭时,基督为赦免我们的罪,藉着我们所奉献的面饼和葡萄酒,再一次祭献他的身体和血。
晚上他们在饭厅用晚餐时,教宗曾来到他们跟前,首次问候他们。今天早晨在圣玛尔大之家有7点钟的弥撒。弥撒后,教宗不仅在圣堂门口一一问候了参加弥撒的人,也同他们一起在饭厅用早餐。上午9点钟开始会晤每个人。
然而,成为这样的基督徒有一个条件,就是耶稣在最後晚餐中所说的:要与基督共融,犹如葡萄枝条存留在葡萄树上。
大西山的教友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晚餐。饭后,我们被各自分配到村里的教友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