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香港公教教研中心的徐锦尧神父为信德文化研究所与河北女修会会长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福传培训班授课,本报记者(以下简称为记)对徐锦尧神父(以下简称为徐)进行了专访。
14年前,我刚刚来到梵蒂冈的“世界之后”(ReginaMundi)圣母学院读神学,那是一所宗座圣额我略大学的附属女院校,分别以意、德、法、英四种语言授课。
第一堂课,授课的神父拿起手中的茶杯,告诉学员们,我们的生命如同杯子,有时会很脆弱,但是天主爱我们,他不会轻易让我们破碎,他时时在保护着我们。
2011年4月,美国的梅瑰老师来到分享营为年轻人授课,她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授课地点在学校操场,学生们可以踢足球、打篮球等,主日学活动内容每年每次都不同。此外还有旅行(11月份去黑沙滩烧烤),圣诞节联欢活动,四旬期和复活期灵修活动。
1985年,教区在武官坊正式成立备修院,宗神父想尽一切办法请老师来修院授课。同年,通远教堂也得到落实。紧接着,宗神父又协助老修女恢复了“圣母会”和“耶稣圣心会”,并开办了“望会院”和“初学院”。
这一时期在佘山参加英文班学习的修生们记得,林慈华神父会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地授课,纠正大家的发音,鼓励大家勇敢开口锻炼口语。当时,他有一个大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他为学生购买的英文录像带。
按:不久前,我在一修院授课,期间一位叫刘明的修生按照修院的惯例在晚课中作分享。如下是他口头分享后应我的邀请将主要内容写成的文字,希望同更多教内外朋友分享!
去年上半年,金神父和浒山堂区的副本堂张维伟神父为慕道者举办信仰起跑线培训班,每星期六的晚上7:00-9:00,为前来教堂的慕道者授课,全心播撒福音的种子。
讲授是让学生先阅读指定的书籍,由教师诵读教科书原文及其注解,学生逐字逐句地笔记,授课的内容则被记录、整理为注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