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新闻网)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紧急情况中,意大利各地负责牧灵的司铎始终在抗争疫情的最前线,展开全天候的医院牧灵工作。本新闻网采访了在医院负责牧灵工作的加兰特(MarcoGalante)神父。
这种以外在标准所建立的理念,让现在很多人每天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外在的追求上,以此获得一种可见的、可感受的生活,其结果使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不断引起分离和冲突。
或者定期去探望教友们,给予他们一定的牧灵关怀。十多年前,当我在北京学习时,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
教宗方济各在《祂爱了我们》这份通谕中,用极为温柔、充满牧灵气息的笔触,再次把全教会带回信仰的核心──那颗被刺透、仍不断爱的耶稣圣心。
信德启示我们:人生并非为了攫取财富、获得荣耀、享受现世快乐,而是为了承行天父旨意,寻求天主光荣,用生活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完成天主爱的使命——救自己和别人的灵魂进入永生。
教宗主持圣枝主日礼仪(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日前接受英国记者艾夫赖格的电话专访,谈论他在新冠疫情下的生活。采访的内容同时发表在英国天主教《平板》周刊以及美国天主教《公益》周刊上。
许多灵修作家会把这称为频繁的忏悔,因为它仍然是一种圣事的接触,而不仅仅是一种私下的虔诚的行为。一般来说,你向神父解释你的处境时,他能够调整他对你的指导。
早期一些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教友,在60、70、80年代里自发性地成立了许多信仰小团体,藉着读经祈祷,信仰分享成了一个小型的教会。
祈祷是心灵与天主的直接对话,是和天主交谈,就像和最知心的朋友谈话一样,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对天主的崇敬、信赖、感激、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
于是不由得感叹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记得过去曾读过丹尼斯·狄德罗的一篇《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的文章。说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