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的圣言基督面向每一个人,寻求与人建立救恩对话。《默示录》中指出了基督对每个人的态度:看,我立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3,20)。
教宗表示,藉着这个呼求,可以说我们与在天之父的对话进入问题的核心,即我们的自由与魔鬼的诱惑彼此相对的领域。但一般而论,对这个呼求的翻译并没有确切表达出《福音》中希腊文的原意。
教宗接著提及到前任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到访促进了罗马尼亚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关系与对话,并先知性地开创了“携手同行”的时代。要怀著记忆“携手同行”,牢记我们的信仰根源,牢记天主为我们做的一切。
他说:“我们面对的任务乃是‘改变全球发展的模式’(同上:194号),针对我们地球的未来开启新的对话。愿你们的讨论和努力结出果实,使当代社会各层面,即个人、企业、机构和政治产生深刻的转变。
与此同时,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就战后新宪法开起了首次外交对话。
我认为上述举动违背了那该当鼓舞众人的对话精神。除了那是盗窃行为外,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也许这行为本身已为自己作了评论。”
当天的福音记载了耶稣与司祭长的对话(玛廿一23-27)。教宗指出,由于耶稣规劝民众、治愈患者、教导百姓、施行奇迹,吸引众人归向祂,因此司祭长倍感焦躁。
对方优先、每日对话等等,让夫妇恳谈周末课程中的方法付诸于日常的实际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夫妇恳谈会是一个团体,通过每月一次的恩爱圈聚会等,给参与夫妇提供持续的信仰生活团体支持。
此外,教宗方济各也不忘提及先教宗对「人类的热情」,即「他的开放、竭力与所有人对话的态度、终止战争的决心、走近群众的亲民个性、对受苦者的关怀」。
他喜欢直接和孩子们对话,他启发、激励和安慰孩子们。总而言之,他爱那些无人照看的孩子,他不仅照料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照料他们的物质生活。因此,他被称为“天主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