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时特别的自豪,为自己是普世教会的一分子而骄傲。问:目前你主要是在北京神哲学院任课,主要教授什么课程?
上世纪后期的梵二会议(1962-1965)再次给逐渐衰弱的传教行动注入了丰富的生命力,普世基督信徒的传教意识再次被唤醒。一时间,在基督徒世界再次兴起了一股强烈的传教热。
并穿过了大殿的慈悲圣门,圣母领报大殿的走廊上有几十幅世界各国家民族的圣母画像,(后来朝觐的天主经教堂和圣母往见教堂的墙上都有各种文字版本的天主经及赞主曲,一方面显示了圣地的至圣,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天主教会的普世性与共融
这样的严规不要说在国内教会少见,就是在普世教会层面,除了隐修团体、度奉献生活者及新兴团体之外,也很少见。
此外,国内教会的慈善机构和一些教友自发组织起来购买和捐赠大量的口罩和防护用品寄往欧洲和北美地区,帮助当地匮乏的这些基本防护用品,再一次有力地表达和见证了福音的爱以及教会普世一家的精神。
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的圣枝主日TeresaTseng摄每年的圣枝主日,罗马的主教也是普世教会的领袖“教宗”会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亲自降福棕榈叶和橄榄枝、圣枝游行及主持弥撒圣祭和三钟经,借着这些祭典,引领我们进入耶稣的苦难
会务迅速发展,1863年,会士人数增至39位,1888年圣人逝世时,人数跃升至768位,今日已达数万,分会遍及普世。我们看到慈幼会的迅速发展,不能不惊叹天主的奇妙安排。
故此,福音之所以是福音,就是在于向人宣报了一种不断和好,普世趋向和谐完满的喜讯。有关这一点,也是身为“真理的柱石和基础”的教会(参弟前3:15)所一贯宣讲和为之做证的。
第二篇:哥耳哥达——十字架的颠覆与普世救赎(圣周五)一、地名溯源:髑髅地的死亡象征1.词源与双重传说“哥耳哥达”(Golgotha)在阿拉美语中意为“头骨之地”,其名或源于山丘形似头骨,亦传为亚当遗骸埋葬处
礼仪的「民众」范畴提醒我们,礼仪包罗一切、不排除任何人、促进万民的共融,但不会划一地样版化,因为礼仪邀请每一位,各按其圣召和特质,各司其职,以建树基督奥体:「感恩祭不是『为我(个人)』的圣事,而是众人的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