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修女以忠诚及坚信的心,持守著修道生活;她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晚年的人生;她以仁爱、谦卑的精神,去履行教育的使命。廖修女的一生,可谓乐育功宏、桃李满门。她热爱祈祷,凡事谢恩,克己乐道,爱主爱人。
正因为苑老师有不同凡响的实力和声誉,所以在退休后还常受聘去一些单位、学校授课传艺或主持文艺节目,整天忙的不亦乐乎。即使在教会重大庆节也很少去圣堂参与弥撒礼仪,虽然他的家离圣堂并不远。
每当犯了大罪,总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地滑过去;对于小罪呢,更不放在心上,只是肤浅地心口脱节地念诵一下“上等痛悔经”搪塞了事;看到人家领圣体,我也去;领了之后,心不在焉地与耶稣说上几句话,分心走意。唉!
其实,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是不需要一对一回报的,把这种爱的感动化做一条爱的锁链才是对这美好情感的最好回报,那些感动我的人们,希望我能和你们一样去感动他人。
他说:“‘打开’、‘走出去’是圣周对我们的要求,敞开心扉去与耶稣和他人相遇,并带着信仰的光明与喜乐;总是走出去!
我们每位教友都是爱的使者,所以更要善于聆听他人的烦恼,用心去沟通,去引导,使其走出困境。这就是爱,是快节奏社会缺失的爱——聆听,我们教友要用实际行动来填补这缺失的爱!。
“透过电视或广播,你们接近许多人,他们在你们身上找到了能接收讯息的朋友,借此愉快地度过时间,或去发掘现实状况、经验及新场所”。
走进了患者家庭,去探访慰问他们。大家带着精心准备的月饼、石榴,及牛奶等,虽然这些东西微不足道,但希望能给他们带来节日的气息。
祥子听白房子里的其他女人说小福子上吊了,就在旁边的树林里,让祥子自己去给他收尸,显然老鸨认为祥子是小福子的男人。
神父修士修女及堂口领导,要真正去体认,“建设基基团(学习班),掀起读经热”是发展堂区真正有效的途径。堂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友在基督内的真正成长就端赖于此,就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