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特别指出几个“不可或缺的答案”,这些答案尤其针对逃离“严重人道危机”的人:增加和简化签证的发放;开启人道走廊;确保住宿、安全和基本服务;提供工作和培育的机会;鼓励家庭团聚;保护未成年人;保障宗教自由
近年来,澳门利玛窦社会服务协会、国际扶轮社香港南区扶轮社、台湾中国麻风病服务协会共同出资,修建了瓦基机村康复院,其中包括卫生院和学校,并配套了水电设施、电视和电话等,村民们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也能通过电视知晓天下事
现在上海教区修女们的工作大概有两种:一部分修女在堂区服务,协助神父们开展传教工作,直接服务教友;另一部分修女在教区机构工作,与教友接触较少。
本期,我们就“教堂门房”这个话题再辟专版,转载信德网上的帖子,希望通过大家的关心,神长教友的重视,各地教堂门房的服务都能有一个质的提高,让优游神父的尴尬遭遇不再重演!
当时艾滋病在中国还属于非常敏感的话题,那个时候,我根本无法预见中国教会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可以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服务社会人群。
他的吃苦精神令人佩服,晋铎后,他主动要求去偏远贫困的乡村堂口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又主动请示去灾区帮贫扶困,在艰苦的环境中为灾民奔波服务。
该台采访了不同教区或修会,服务于不同领域的神父、修士、修女,来给大家分享他们自己修道路上的挣扎与软弱,以及他们在服务中的成长与收获。
另外我们缅怀他,要学习他服务人群、荣主益人的理念。傅主教教导我们,传扬福音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在过程当中体现天主教的社会价值。
此后,范修女长期在防艾办服务。记者踏进金敬爱家门时,看见她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院子里等着我们。记者突然间意识到,采访将会勾起金敬爱的痛苦回忆。
李老师投身教育,辛勤育人;退休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人群;他信仰执着虔诚,热心事主助人;在家庭和社会及教会都做了美好见证,值得我们大家效法学习。作为李老师的忘年交,今谨撰文缅怀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