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九年(1883年),教友增多,当地教友顾明和捐地27.7亩,在北港建造一座圣堂,时称“顾家天主堂”。
明天我会把大部分捐赠品,送给圣言会的圣文德(St.Wendel)养老院。在那里大约居住100位年迈的圣言会士。他们听说来自中国的防护用品,对此,非常兴奋、感激!!!
枢机决定将他大部分的私人财产捐赠给这个基金会。在这封以多种语言公布的辞呈中,马克思枢机提到了过去数十年的「调查」和「专业经验」。
为了更好地发展福传,高神父又成立了爱心小组,要想表现爱心,资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号召每一个教友一个月捐几块钱,教友们都很积极,有的捐得很多,后来达到了七八千块钱,于是高神父开始用这部分资金到医院看望病人
比如,现在浒山新堂正在筹建之中,仅外地教友就捐了几十万元。一位刚到慈溪市不久还未找到工作的安徽藉青年教友也捐了300元,这种“穷寡妇献小钱”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房子有了收入的时候,还款给当时出资相助的华侨,很多人干脆把钱捐献给了辅友中心。米波先生说。大概10年或8年前,我们终于把贷款都还清了。
女婿回家后与岳母求证时,李老师的妻子说:“自从捐了那架琴,家里很长一段时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相信社会和教会都没有忘记这位慷慨无私捐献遗体的修女,也激发更多的人在器官捐献或遗体捐献上做出积极回应,救助更多需要人体器官的病患,支持医学教学及研究。*这位美丽善良的修女是谁?
加入教会的张伯伯更加热心于教会事业了,除了和大家一起学习圣经、分享见证以外,他更多的是为教会捐钱捐物(以前他也为教会捐过钱),特别是帮助那些孤寡老人,虽然他没有儿女,也被列入被照顾的范围之内,但是年轻时
该地历史上一向为佛教圣地,是中国八小佛山之一,圣教信友极少,因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一妇人得圣母显现而顽疾痊愈后将自家土地捐献给教会后才得以立教开堂,并开始有信友前来拜堂朝圣,形成了本地教友不及朝圣信友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