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大喊之前有一个问题,这是可能发出的最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何舍弃我?”。这是圣咏22篇的第一节的内容,但在耶稣口中,这句话却承载了非凡的重量。
这也就不难解释2011年美国皮尤调查中心发布的今日全球基督徒分布情况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1910年欧洲基督徒人口曾占全球的66.3%,而一个世纪后,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25.9%。
很惊奇这位神父为何能将告解者自己都表达不清的思想却能切中要害,有的放矢的为告解者点明过犯,委婉疏通,让人豁然开朗,备感恩宠,愉悦轻松!
为何中梵未建交?
为何只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进入真实的对话?对话无法从虚无,从自我意识的云雾中展开。教宗说:若我们愿意同他人进行自由、开放和有成效的交流,就须清楚了解我们是谁,天主为我们所做的及祂要求我们做的是什么。
为何你的话语熠熠生辉,带着能力、智慧,使无数人领受你的话之后,心灵得到舒畅?你的话成了投靠你之人生命路上的光,足前的灯。你的话改变了无数罪犯,使他们不再犯罪,而成了新造的人。
为何温柔又会灼伤?温柔灼伤就是一块木在火中被燃烧的感受,在焚烧中令自己愈来愈消失。作者就是透过在焚烧的过程中,藉着自己这种消失,与天主再无隔阂。这是第一幅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
人们不禁要问:父母的爱心和学校的教育为何结出这么一枚苦果?这个丧尽天良的孩子名叫陈小良,家在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1997年考上西安某学院电子自动化专业。
几位工资较高的主任医师、教师今年又增加捐款,问其为何,答曰:长工资了,多捐几百吧。事业有成的两位小老板更是开朗地说:应该的,天主赐的嘛!他们懂得爱的真谛,他们在帮助他人中快乐着。
试看佛当初是为何出家就知是应于何种要求而起的。太子四次出游,所见所闻皆人间痛苦罪孽,众生相残。即因生老病死之苦而生大悲悯,大关怀,大解脱。此种痛感便是直觉。正以他出于直觉,并且不掺理智之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