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神父通过万民四末——死亡、审判、天堂、地狱、认识耶稣、信仰反省、认识信仰、欣赏自我、慈悲天父等主题与教友们进行了生动的分享,得到了广大教友的肯定和欢迎。
教宗谈到当天的福音说,关怀和温柔也是我们的生活准则,我们将依据这准则接受审判:这将是我们的审判书。在生命进入晚年时,我们将依据是否有爱、接近弟兄,温柔地对待他们,来接受审判。
教宗的要理讲授以信经中耶稣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句经文为默想主题,为使人更容易了解,他引用玛窦福音中的3个比喻来解释说明。第一个是十童女的比喻,这个比喻告诉我们醒悟期待基督再次来临的意义。
排斥别人,自以为优秀,便会导致冲突和分裂,总有一天会站在天主的审判台,得向天主交账。
若我们先断定天主以祂的审判来惩罚我们的罪,而看不到天主仁慈的宽恕,我们对天主及祂恩宠的错怪将有多麽大啊!是的,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视仁慈比审判更重要;无论如何,天主将总是依照祂的仁慈来审判我们。
根据《天主教教理》,死亡之际,人将面临个人审判,即依据他是否接受或拒绝天主的恩宠而受到评判。然而,救恩并不局限于那些正式认识基督的人。梵二大公会议指出,凡是遵循良知、真诚寻求天主的人,也能获得永生。
当然也有些善人,在做善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是不是得到善报,天主不会让他的好事白白做的,在最后的审判中必得天主的赏罚。
我与上主有个约定,不再违犯他的诫命,假若再次违犯,请按你的公义将我审判。但我却一再不守诺言,每次都是真诚的悔改,但每次都是自食其言,软弱的我为什么如此无信?
这个交账的时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私审判”。善人面对死亡和审判,是安心得到奖赏的时日;恶人面对死亡和审判,却是惊慌而受到惩罚的时日。
当事人被带到法官面前,因为法官提供某种合法形式,但是当事人早就被安上罪名,「法官必须勇气过人,才能抵抗民众先入为主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