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他的圣子耶稣基督33年的生命中,感受到他对一切人的爱,即便是被当时社会所轻视的税吏、女人、寡妇、病人、罪妇、荡子,即便是右盗和羞辱他的官兵,他也发自内心地爱着他们并为他们祈祷,从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主耶稣所见证的生活
我去参加他们的祈祷会,那些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信主的时间并不很长,可每个人似乎都那么熟悉主的声音,那么用心地跟主互动。
好多人都是以要吃饭为借口,整天为现实利益筹谋预划辛苦劳碌疲于奔命,丝毫也不考虑灵魂的状况究竟如何?短暂的生命结束后怎样对天主交代?
加尔各答圣德肋撒修女在提到:“静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德;信德的果实是爱;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平安”(《简单行走》Camminosemplice)。
他们的使命是「为整个教会并与整个教会一起祈祷」。波利荣拉登团体十分吸引人心,他们的成员过著「严格的修道生活,慷慨好客,照顾穷人和朝圣者」。
但祂的国不是世俗的国(若18:36),祂的王权也不侷限于一个地区。祂的名号将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默19:36)。
我和他们一起对暴力和认命说‘不’,对和解和希望说‘是’。”接着,教宗提及他与刚果青年和要理教员,以及神父、执事、修会会士、度奉献生活者和修生一起度过的时光。
有趣的是耶稣的随和:面对妇女的祈祷,“他提前计划”。在她具体的个案前,他还变得更随和和同情。天主是这样的:他是爱,凡爱者不会保持僵化。是的,他坚决,但不会僵化。
教宗在谈到路加福音中的记载时说,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后与天父谈话,他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的人祈祷。这时,天开了。教宗指出,这件事令大家明白我们越是因圣洗圣事与耶稣共荣,我们上面的天空也越要为我们敞开。
他们心急地问:我们怎样能够适应一个不正义横行且受苦的世界?我们怎样回应日益严重的自私与暴力?生命的意义又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