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训道篇的总主题:若没有天主,人生一切都如烟如雾,虚无缥缈。作者不是要人绝望,而是要人认清尘世的有限,引人仰望那恒久不变的天主。
当天是天使报喜节,教宗因此强调:我们只有像圣母那样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才能接近天主。救恩既买不到,也卖不掉:只能由恩赐而得。 内心的骄傲把我们带向何处?
当天的读经给我们呈现出一些强而有力的图像:达尼尔先知讲述在神视中看到天主的光荣,人子耶稣基督在天父面前;默示录记载说,总领天使弥额尔和他的天使击败了龙,那条远古的蛇,号称那欺骗了全世界的魔鬼。
他首先解释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说:信仰让人发现与天主的相遇使人具有的真、善、美得到发扬、完善和提升。信仰也是一门学问,即赋予生命趣味、新的生活品味、喜悦地活在世上的知识。
教宗在讲道中提出3项反思:达味死在他子民的怀抱中;直到最后他都属于天主子民;他有罪:他自称是‘罪人’,但他从未远离天主的子民。 教宗说:是罪人,但不是背叛者!
在《朝圣路上佛教徒》一文是说过,我娘家和夫家祖祖辈辈都信佛,拜惯了观音,拜惯了菩萨,就在去年四月份跟随教友去上海佘山朝圣,因为有天主的恩宠,圣母的护佑,我的晕车毛病,在朝圣路上消失,使我要成为一名教友的决心涌上了心头
这位母亲今年70岁,小学文化,自从认识了天主后,她承行主旨做好贤妻良母,不但引领部分儿女领洗进教,更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下面是对这位母亲的采访实录。
在要理讲授中,教宗省思了父母在生育子女时对他们的子女作出的许诺,强调天主会看顾这些子女。
当天主日选读的福音,记述耶稣在旷野四十昼夜禁食后三退魔鬼的诱惑(玛四1-11)。魔鬼首先建议饥饿的耶稣把石头变成饼,但是耶稣明确地答说,“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出的一切言语”。
在一个越来越冷酷无情的世界中,我认识了绝望,可是我找到了天主的爱”。巴尔比耶肯定说,因着洗礼,“耶稣改变了我,甚至让我渴望圣德。我的恐惧是,在诱惑时没有能力祈求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