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修神父,圣名若瑟,1937年9月13日生于中国福建省龙溪县古兰修,1960年8月25日于台湾彰化静山入会,1970年6月27日于台北圣家堂晋铎,1976年4月22日于台北圣家堂矢发末愿。
母佑会中华会区全体修女在感恩祭后合照八月五日,香港母佑会中华会区与普世母佑会修女一道共同庆祝了休会创立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并同时庆祝了区会长廖敏慧修女发愿银庆。
1887年在伊宁市建天主堂,1891年石神父被任命为伊犁总铎。1906年在玛纳斯建天主堂,1908年建霍城天主堂。1916年建呼图璧县天主堂,1918年建沙湾县天主堂。
乐神父2019年下旬遵从总会长之命,从香港回美国度他的余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最不愿意的事情。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希望老死在香港。对于乐神父的功绩,主要天主教媒体都有详尽报道,无需我再添一笔。
在其铎职生涯中,他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当前形势采取福传方式,而且视祈祷在福传和铎职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许多堂区,神父不喜欢讲道,平日不讲道,甚至在殡葬弥撒中也不讲道,而在主日也以圣经分享来取代讲道。还有一些神父让修士或修女在福音之后来分享一下圣经,还美其名曰:给他们机会好锻炼一下。
余姚堂区除了市区的总堂外,三七市堂是仅有的一个,圣堂坐落在三七市镇中心北部约1.5公里的石步村上义庄,圣堂就建在山脚下。早在百年前,三七市就设有教堂。
由于很多教区和堂区多年来对当地新领洗人数缺乏明细的登记,加之部分教区机构不完善,一些教区有多个团体等原因,故部分地方教会的新领洗者人数未能统计到或只是部分数据。
我出生于热心公教家庭,母亲是爱唱歌的人,不仅在教堂唱诗班咏唱,也总会把一些圣歌带到家里,现在唱的一些圣歌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后来进入小修院,开始学习风琴,从小修院到神学院一直担任琴师。
1973年得李宏基主教的特准,我半工半读,辗转进入了圣神修院,在外祖母及家人的鼓励和牺牲下,1979年领受铎职;又在明之刚神父熏陶下,度过铎职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