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最后的奉献
2002-10-17

她去世后,儿孙们原来不进堂的进堂了,原来进堂少的进堂多了,就连她的几个读小学的孙女、外孙女主日也都进堂,争着读经和念信友祷词。儿女和教友们还为她求了一百台炼狱弥撒。

一位女博士的信仰旅程
2003-04-11

我的经历很简单,玉渊潭小学、玉渊潭中学,之后于1988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可以说,读书特别顺利。跨进北大校园,刚开始还真有些不适应,但时间不久,我就喜欢上了大学生活。

怀念四姨
2003-10-30

我仍然记忆犹新:“小呀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就怕那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写到此处时,我的视线开始模糊,我仿佛又听到了四姨那甜美而略带沙哑的歌声……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毕业那年夏天

一位女教友和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4-03-15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尤尼斯在修女们主办的教会学校里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这为她的信仰生活和宗教教育打下了稳固坚实的基础。在其父亲担任美国驻英国大使期间,她在英国的寄宿学校就读。

陕西:西安教区圣方济各主教座堂建堂300周年庆典开幕
2016-10-03

从20世纪起,这里曾先后创办玫瑰女子中小学、若瑟男子小学、安多医院和玛利诊所。经历磨难后,1980年南堂重新开放。

一名医生的见证
2017-04-10

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农村读的,如今回想起来,教学质量确实与城里差太多。好在天主一直帮助我,在我上初中以后,就常常是全年级前三名了。

我家的小猫
2017-12-19

记得那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季,下午我和邻居家小孩容子很早就放学了,结伴回家。一路上我俩兴奋地聊着各自班里的新鲜事。当走到我家家属楼对面的废品仓库门外时,听见里面传来一声声细微的小猫咪的哀叫声。

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2010-07-07

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

人物专访:悉尼华人牧灵中心牧民议会主席黄永清教友
2009-08-14

他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不再去教堂参加活动了。对于孩子们的做法,黄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更没有强迫,而是把他们交托于天主,他坚信天主一定会照管他的儿女的。

用大爱去温暖世界
2013-02-05

搬迁后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共10多名,孤儿院到学校和幼儿园都是1.5公里,还要穿过一条车流如梭的大马路。每天,修女们都要护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