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若望福音》叙述耶稣行了增饼奇迹後,群众便往葛法翁去找他。教宗省思这段福音,邀请信友们在我们内与耶稣相遇,接纳这生命之粮,祂使我们坎坷的人生旅途具有意义和希望。
我于1989年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他作院长的佘山修院,那可是当时国内最好的修院。佘山修院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可以聘请外籍老师的修院,我们来佘山读书,几乎跟留学一样。
他在念经前省思了西默盎用来定义耶稣的这三种「美妙至极的方式」(参阅:路二22-40)。从未发生的事当天选读的福音记载,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按照法律在天主的居所献上耶稣,「以牢记生命来自于上主」。
伊斯兰-基督教对话的运动发送了一则祝贺讯息。受教宗方济各与阿玆哈尔大伊玛目签署的「兄弟情谊」文件的启迪。
他的职务是主持此时此地信友的聚会,领导祈祷,宣布救恩喜讯;他联合会众,经由基督,在圣神内,向天主圣父奉献圣祭;他将永生之粮分给弟兄姊妹,并与他们一起共享。
教宗方济各与瓦尼埃相会(梵蒂冈新闻网)在方舟团体创始人瓦尼埃的葬礼当天,教宗方济各寄发唁电,表示「当人们试图在生活中与基督相结合时,天主便借此悦纳了我们的一切软弱。
教宗说:服从天主就是聆听天主,以开放的心走天主给我们指引的道路。服从天主就是聆听天主,它使我们自由。
我觉得,这位先知的形象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符合这一任教宗:先知在完成其使命时处理了各种突然出现的问题,体验了天主,蒙召叫立了盟约、忠于天主。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人物,因此围绕他展开本次避静。
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13:35)这是基督徒的典型特征,也是识别他们的特殊标志。
碧绿葱郁的梧桐,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道令人惊奇的风景。但惊奇过后却又成了心中的隐隐刺痛,皆因这棵梧桐长错了地方。不知何时,神父的屋里竟然冒出了一颗小树苗。初始,大家只是带着惊喜的眼光来谈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