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圣体的盛宴是先知所预言最后筵席真实的预尝(参阅:依廿五6~9),在新约里以「羔羊的婚宴」(默十九9)描述在圣人们共融的喜乐中欢欣鼓舞。」
然而圣若望提到耶稣的预言:「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十二32),并强调正是因着祂的死亡,祂将开始「使那四散的天主的儿女都聚集归一」(若十一52)。
依撒意亚先知书(依5)、圣咏(咏22)已预言了这位受难的仆人,斐理伯书(斐2)以及礼仪年福音的读经中对受难的耶稣也作了描述。在这一礼仪中,我们不会不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那一群人中的一员。
更重要的是,他预言了圣殿的毁灭(谷13:2),因为作为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作为大司祭和为罪人牺牲的羔羊,他的身体从此就是新的圣殿(若2:19-21;希13:14;默21:22)。
综观耶稣的一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汇来描述他的使命:“训导、带来治愈的服务以及预言”。在对待艾滋病问题上,当代神学家提出,要发挥教会的“导师”、“仆人”和“先知”的角色来回应。
耶稣在世时哭耶路撒冷,预言耶路撒冷京城的毁灭。伯多禄和保禄在上主安排下,不约而同先后定居罗马。这一历史性的大转移,使初期教会摆脱犹太人对耶京依恋,将教会中心移至罗马。
常年12主日(甲年)本主日福音的上文是耶稣召叫了十二个门徒,派遣他们外出福传,并赋予他们治病和驱魔的权柄,同时也预言了福传时的艰难处境,就好像“羊进入狼群中”。
如果在困难中,我们能练习这种世代间的对话,「将能稳固地扎根于当下,并从这个位置探讨过去和未来:回顾过去,从历史学习,治愈那些不时影响我们的创伤;展望未来,激发热情,让梦想萌芽,唤起预言,满怀希望。
环境的变化使人对先知的预言和圣经的教导有了自己想要的解释,他们忘记了依撒依亚先知所预言的:“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诞生了”(依9:1-6)。更可悲的是,直到今天,犹太人还在等待他们“想要的默西亚”。
当门徒们四散而逃,圣母留在了十字架下,验证了“要有一把利剑剌透你的心灵──为叫许多人心中的思念显露出来”(路2:35)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