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励国民信教,并且相信宗教能在教育、科学、文化和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和国民造福。但宗教是新加坡较敏感的问题.因而政府在宗教事务管理上历来谨慎。
(玛6:3-4)常听人说,信教无非是劝人为善;言下之意,只要我行善了,何必非要进教不可呢?这种说法是为自己拒绝福音不信天主找借口。
我们这里有很多教友是因疾病灾难而信教的,所以他们称自己为难教。设想,如果他们在人生路上一直一帆风顺,也许就根本不认识耶稣,就谈不上今天对天主的信赖而获得内心的平安了。
本笃庄是个教友村,全村人都信教。我想说,天主的慈爱和信实是永远不变的,他乐意我们向他求恩。他也会给我们许多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主向我们要的是信心。在祈求时,一起感谢主吧!
我已经听到好多大学老师说人要有信仰,信宗教也是好的,但我可没有宗教信仰,仿佛从中能看出,一般知识分子自以为有理性,有知识放不下那个理性的面子,怕别人说他信教是愚昧的表现。为什么最不愿意谈基督教呢?
那个时候我们尚不能理解母亲的举动,亲戚朋友、邻居家人都说母亲信教入了魔、发了痴。为了传福音,母亲几乎不管我们这个家;忘记了自己身为人妻、身为人母的义务和职责;有时,我们在信仰上的不顺从竟让她痛不欲生。
那样也不是咱信教的做法啊。妈妈自觉承担了这个重担。人多事就多,家庭矛盾、摩擦是经常不断。
三天后,二刚母亲步行5里路来到桃花营找到房主,表示愿意信教。房主领她见了本堂王根生神父,王神父就给她讲了进教要理。自此,二刚母亲每逢主日和瞻礼就来桃花营参与礼仪,风雨无阻。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落实,经教会神长教友的呼吁及努力,政府批准教区在南兴一民宅内设立张芝山活动点,提供当地信教群众的牧灵生活,该点隶属于南通总铎区管辖,在教区的领导下,宗教活动一直正常有序。
当然使人信教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认识耶稣基督,救自己的灵魂(这是一种末世的意义)。但一开始就对人谈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人一下子还不容易接受。而人们较容易接受的是,走进信仰后生活会变得更好、更幸福、更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