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激活了大家的信德,提升了大家的信仰。有一位姐妹分享她参加聚会的感受时说:“我参加聚会受益很多,过去,认为早晚课不缺,主日参与弥撒就是好教友,奉教就是活着求平安死后升天堂。
虽然着眼于汉与罗马两个大王朝的文明,但易中天先从信仰着手。他说,时下中国需要信仰,需要明白信仰,需要懂得信仰到底是什么。而他又是如何理解信仰的呢?
2008年,姐姐的一场怪病彻底改变了母亲的信仰。那是在无任何预兆下姐姐被医生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看着日渐憔悴的姐姐,母亲焦急万分,又是找人算卦又是找人看风水,可是毫无起色。
摘自“信德”即将出版的《天主教信仰与生活问答》
父亲虽然生性耿直,但他却良善心谦,恪守信仰,他勤勤恳恳了一辈子,也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在那个饱受荒灾的年代,他曾身披蒿衣,脚穿草鞋,风里来雨里去,跟着爷爷一边乞讨度日,一边进堂参与弥撒。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曾有过对自己信仰的疑问,甚至是怀疑天主。为此,我们恐慌,我们害怕,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是远离了主!
五年前,在体检中姨妈被查出肺癌,从此以后家庭角色大转换,姨夫忙里忙外,一人扛起了整个家。两天一次的煎中药,半月一次开药抄方,雷打不动。姨夫总会端上一桌姨妈喜欢吃的饭菜,叮嘱她按时吃药。
2007年9月1日“信德”第三版,刊登了主内梅乘骏的《中国古书中天主教信条的痕迹》一文,非常精彩,笔者也来谈谈中国古代的天主教信仰。
我向他讲解了信仰并不是迷信,信仰是社会文明的坚实后盾,他也能认真听,对张姐的信仰不再反对了。他也学着我们,放下架子,夫妻相伴坚持到现在。看在眼里,我们从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2019年9月19日,北京神哲学院一月一度的家庭会议如期召开,一个团体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位成员用心地参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