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宝乐狠狠地说:“死永杰,一辈子不理你。”永杰也不示弱:“不理拉倒,谁愿理你呢?”第二天早饭时,我给永杰两根火腿肠,这时宝乐也来吃饭,永杰对宝乐说:“宝乐,火腿肠,修士哥给的,你吃吗?”
如果我们不改变情况的话,她将会生活在一个不适合居住的世界里。」在拉特朗大学的礼堂,教宗回溯了「大学」一词的根源,指出「师生在这里一起省思,发挥创意找出新的前行道路」。
爱人对此并不抱怨,只是淡淡地听我诉说那病痛给人多大的折磨。最后常常会深深地看着我,轻轻地说:太可怜了,我们为他祈祷吧!天主会安慰他(她)。为此,我常常教训他要有爱,不要冷漠!他不辩解。
可那时只是一个挂名的教友,对天主不追求不渴慕,圣经也不看,只有星期天去望弥撒。但是天主一直陪伴着我,从来不曾舍弃我。
教宗指出,圣若瑟是个“不引人注意的人,他临在于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语且不露面”,但他却担任了“救恩史上独一无二的主角”。
比如:学生抱怨老师过于严厉,他把快乐的钥匙放在老师手里;老师责怪学生调皮,他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学生的手里。妻子怨恨丈夫自私,她把快乐的钥匙甩到了丈夫的手里;丈夫恼怒妻子泼辣,他把钥匙推到了妻子的手里。
教宗对此加以阐明,表示我们经常带著抱怨的语气说:“如果祂使我们获得了自由,如果天主聆听了我,如果生活如我所愿,如果我能拥有这个和那个…。这个‘如果’不会帮助我们和其他人,不会产生好结果。”
于若瑟、玛利亚身上看到了共同点,即在超出自己理解的限定时,他们做到:不判断、不抱怨、不猜疑、不急躁,宁静祈祷、勇敢承担,对自己诚实、情绪成熟,对夫妻关系中另一方的完全信任,对天主忠诚顺服但又开放心态。
于是我便躲避她,尽量不跟她直接面对。然而我还是让她在给我补习慕道班课程的时候开导了一番。
你不孤单,因为圣母妈妈总是在你身边。从小就领洗的我在上学后慢慢把信仰抛在脑后,甚至为了我学的那丁点儿可怜的知识就与妈妈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