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识某个人曾受欺凌,鼓励他们站出来讲出此事。当他们这样做时,记住:那就是你支持受欺凌的受害人工作的开始。一个曾受欺凌的人需要有人陪伴他们,正如他们需要与相继而来不可避免的苦痛与鄙视奋战一样。
教会要求圣职人员和教友,鼓励他/她们回教堂,参与圣事,领受天主的恩宠,同时,在可能范围内,帮助他们的婚姻合法化,正常化。婚姻本是喜事,如何使它喜气常存,是大家的责任。
朱喜乐神父讲解的是关于明爱,天主的爱赐与了他出国八年亲身感受的机会,他正是借着基督之爱得到了各方面的爱德见识和体会,明爱相似与博爱,她以施与人为原则,发扬爱心募捐活动,有的募捐基地为了鼓励募捐者的爱心,
(咏143:2-4)新约中,耶稣鼓励我们要常向天父祈求。我们今天诵念的天主经,就是当年耶稣传授给宗徒们的一篇祈祷文,可以看出,整个经文就是一篇祈求上主赐予我们灵魂肉身所需各种恩典的祷文。
1743年,耶稣会士殷弘绪著有详论天主经七求的书《主经体味》和《逆耳忠言》,这是为鼓励在教难岁月中的教友写的。1744年《圣事要理问答》,这部要理问答一度成为华北与内蒙古各监牧区的教区专用要理问答。
因此教宗说他乐意再次鼓励义工的思想观念文化。结束公开接见活动之前,教宗再次感激上主使他顺利完成这次奥地利牧灵访问之旅。
耶稣所说的“去”,既是对我们信任,又是号召;既是命令,又是希望;既是鞭策,又是鼓励。我们为什么老是迟迟不去呢?我们必须深刻地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不听耶稣的话呢?
教会要求圣职人员和教友,鼓励他/她们回教堂,参与圣事,领受天主的恩宠,同时,在可能范围内,帮助他们的婚姻合法化,正常化。婚姻本是喜事,如何使他喜气常存,是大家的责任。
耶稣也鼓励他的门徒们“不要害怕那些能杀害肉身,却不能杀害灵魂的人们”(玛10:28)。在基督信仰中,灵魂不朽的观念是对通向复活的伟大希望的谨慎而间接的途径。
但在几个场合中,耶稣鼓励我们在祈求时,要怀着小孩子那样的依恃之心去祈求。祈祷并不是对天主对我们的关怀和他为我们的益处而行动的意愿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