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前几天在太原总堂参与婚礼弥撒时新人的宣誓词:“是的,我,玛利亚,郑重向你承诺,无论是富贵是贫穷,是顺利是挫折,是健康是疾病,是成功是失败,都不能将我们彼此分开”。
当她认出了耶稣,耶稣要求她去宣报祂复活的喜讯,并把复活的喜讯告诉门徒们。这段福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玛利亚代表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也该像她一样和耶稣建立一份深厚的感情,全心地去爱慕主耶稣。
(出《宣室志》)由此可见,“主的眼目,处处都在;善人和恶人,他都监视。”(箴15:3)同样善人偶尔为恶,和恶人偶尔为善,也同样心中有数。
1908年后,一旅沪画家绘制出东闾圣母像,1924年在当时全国主教会议上被定为“中华圣母像”,同时东闾圣母被教会宣认为“中华圣母”!从此每年都有包括教会上层人士在内的神长、教友到东闾敬礼中华圣母。
该学院是三所中国天主教教会大学之一,他说:这项研究为全面了解二十世纪在华传教事业特别重要,但由于中文资料的缺乏,至今没有一本专著,于是我以法文档案为主,辅之少有的中文资料,完成了510页的论文,为这段历史填补了空白
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在欧美多以孙逸仙的名字发表文章和讲话。由于家境贫寒,孙中山6岁便开始参加农业劳动。
它的文化性、娱乐性与反智主义倾向使它远离神学思辨、远离理论;它从未试图从神学、哲学与思想理念上征服形形色色的读书人与上层人士,而没有知识精英、政治精英、社会精英的大量介入与参与、没有源源不断、与时俱进的社会营养与文化营养
近日再次细读该书,并统计自1990至2000年期间国内有关圣傅天娜修女的灵修日记及有关天主慈悲敬礼的报道和中译著作时,我终于理解了傅文辉神父昔日在编译和面对圣傅天娜修女的见证时之所言:“读来觉得内含一团热火
同时,澳门教区有三份教会报刊,分别为葡萄牙文的《号角》周刊(Semanario"OClarim")、中文《晨曦》和《澳门观察报》。
〖求圣若瑟垂佑文〗福哉!若瑟,我于困苦中奔赴尔前,既求尔至圣净配之助,又复切求尔佑,因尔与无玷童贞天主母相契之情,及尔怀耶稣圣婴时所发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