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传福音,引领他人认识救主耶稣基督,得享耶稣复活的光荣,获得耶稣基督的救恩,实在是一件最爱人的工作。人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使一个人的灵魂得救,可以说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新约时代,主耶稣基督亲口预许我们将获得永恒的生命,耶稣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11:25-26)那么,人又如何获得永恒不死的生命呢?
这些教导竟然这样具有权威,使人愿意以身试法;这些教训竟然如此具有深度,使人愿意全心跟随,因为眼前的这位君王曾经不只是宣讲,而且身体力行,他曾经为我降生、受苦、死亡及复活。
在我们人的一生中所培育的品格上的特质,绝不会因死亡或复活而有所改变。耶稣基督再来时并不会改变人的品格。此番变化的工夫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作成。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决定我们的命运。
他们当时虽然没做到,但基督的恩宠却支持、帮助他们日后相信他复活的事迹”。教宗随即强调:耶稣在大伯尔山显圣容的事迹主要是个祈祷的经验。
1618年4月26日复活节后的周一,德国青年亚当•沙尔(汤若望)与其他21名青年耶稣会士在葡萄牙里斯本码头,踏上了名叫“善心耶稣号”的航船,满载着价值一万金币的天文、地理、神学著作及科学仪器起程赴澳门
耶稣开始教训他们:“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且要被杀害,而在三天之后复活。”耶稣明明说了这话,伯多禄便拉他到一边,开始劝谏他。
我们蒙召不停地宣讲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直到他来临的时日。”弥撒结束时,教宗把为下届中东主教特别会议准备的纲领亲手一个一个地交给这个地区的宗主教和主教们。
不同的人物的少年时代各有所好,但最被大多人推崇的是圣诞和复活两大节日。一位老人对他的少年时代欢度圣诞的回忆,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因为他讲出了那个时代在他心中刻下的难忘的回忆。
近三百万字的《圣经》其实就讲了一个字“爱”:天主创造世界为了爱;先知的预言是为爱;圣婴降生为了爱;耶稣被钉牺牲为了爱;基督复活为了爱;弘扬福音也是为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