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主爱人和谐共生——浅谈伊斯兰教的公益事业(概要)江汉大学代立勇教授在颇有影响的《拯救与逍遥》一书中,刘小枫尖锐地指出:儒家的仁爱不过是自然生命状态及其血亲关系的延伸,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博瓦蒂神父指出,“透过与天主和其它事物的关系来省思我们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这构成我们灵性生活的基础”;圣召常是一个人内心萌生的选择,而非取决于“集体的决定”。
教宗指出,耶稣的目光「专注而不分心,激发相遇、新生命的泉源」。我们要由此反省自己的目光究竟是否专注,因为「我们时常目睹许多事件,却从不亲身参与。
科赫首先指出,自1960年起,大公运动的许多对话和聚会在教会内结实累累。然而,合一的终极目标尚未达成,因为各教会虽然「对合一的需求有共识,却还没对合一的形式达成一致的见解」。
教宗指出,受造界的最终命运是在天主内的“永远安息”。禧年让我们牢记受造界的原始圣召是成为爱的团体,唯有与造物主、弟兄姐妹和所有居住在同一个家园中的受造物维系关系,我们才能生存。
教宗指出,基督徒的生活不能空有白日梦和美好盼望,却要落实具体使命,以承行天主的旨意,真正地爱近人,而不只是高谈阔论。
教宗指出,树立人民的概念并不表明制造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者利用人民只是为博取赞同,而基于爱德、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行动则是建立兄弟情谊关系。
不仅如此,卡恰总主教还指出,「失业、缺乏机会和社会保护不足,都是促成贫穷、极不平等和排斥现象的因素」。那么,该怎么办呢?总主教表明,首要之务是教育,「它是帮助家庭和团体跳出贫困循环的催化剂之一」。
接著,教宗指出,新颁布的《众位弟兄》通谕也是这段进程中该走的道路。「启动进程」的勇气其实也在于接受彼此的差异,以及「能说出友爱的话语」,重新编织一张「惠及世人的关系网」。
教宗指出,圣若瑟是个“不引人注意的人,他临在于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语且不露面”,但他却担任了“救恩史上独一无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