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我的赈灾之旅
2007-08-22

每到一个瑶村,我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来仔细地品味村民们简单却又实用的房屋建筑、朴素却又漂亮的衣着打扮以及毫无矫揉造作的语言表情。

司铎主保——圣维雅内神父的故事
2009-12-21

只有大约四十户人家,三百七十个村民。村里唯一值得注意的建筑物就是座落在一小块高地上的小小的教堂。维雅内带着巴莱神父留给他的仅有的一点物品,坐着农场的一辆大车驶向了阿尔斯去任本堂神父。

抗日战争中的那些“基督勇士”
2014-08-20

1940年春的一天,忽闻一阵急促的钟声,村民们知道村里出事了,纷纷跑到龙天庙(村公所所在地)了解情况,庙前广场上很快聚集了不少群众。忽见一队日本兵,五花大绑捆来一个人,这人便是本村的朱村长。

感受上主的脉搏 走进唐山西安河
2011-04-02

记得董仲合对我说到他们建教堂的经历:没有一寸土地,三家教友奉献出宅基地;在春节前后的隆冬里,全村出动搞建设,连教外村民也参与其中。这种动力到底源自哪里?

滨州天主教堂,历经百年风雨
2012-06-12

通过村民,这才了解到,原来这就是那座天主教堂。最初教堂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推开有些破旧的大门,院子里的建筑没有想象之中的气势恢宏。印象中的教堂应该是很宽敞明亮,很多建筑组合在一起。

以爱福传的韩双秀
2013-04-22

韩双秀正给村民们唱歌

礼仪之争:与文化观念相联系的经济因素
2013-10-31

光绪五年(1879年),陈氏家族族人们公议将陈季银名下的七分二厘园地卖给村民陈季才,所得银两作为陈季银等人的进主之费。陈玉德闻知,以自己已经奉教,无祖先木主为由,到县衙控告族人陈季才霸占其财产。

当代“方主教”
2006-07-03

而这一切并没花多少代价,除教堂外都是利用村民废弃的旧宅子改修的。说到圣堂建设,那更是白神父引以自豪的杰作。一个只有千把教民的会口,竟修了两座现代化的教堂,标准高,风格独特,成为渭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爱”是福传的灵魂
2016-01-13

同时他也给那些穷困的村民们经济上的帮助,为家乡的贫困学生们捐款,帮助他们完成求学梦等等。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一件,口头福传很重要,但榜样福传更具力量。

宽恕近人释放自己
2016-09-13

原来,家乡被列为重点示范村,国家出钱免费为村民盖新房、砌院墙、扩路,还征用了公路周边的所有土地。曦当然知道,自家的土地正好在公路南边。同学问曦:你的土地还在这里吧?那你有钱了!曦一下子语塞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