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保禄六世在梵二大公会议闭幕时,向全球所有贫穷、患病和受苦的人发表了一篇文告说:“基督既没有消除痛苦,也没有完全揭露痛苦的奥义,他只是把痛苦承担起来,这已经足以使我们了解痛苦的全部价值了。”
然而,耶稣不排除任何人与他建立友谊,他在玛窦肋未家中坐席的时候,有人因为耶稣与这些令人不齿的人来往而感到羞耻,耶稣却向这些人发表重要的声明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患病的人;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
患病之人心情烦躁情绪多变,母亲也只能忍气吞声,耐心应对。两年之后,姥姥撇下未成人的小女儿撒手人寰。当时的母亲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怎经得起丧母的巨大悲痛?
再者,当我走近一个受苦的人时,无论他是患病还是遭受任何形式的苦难,尤其神枯之苦时,我要保持静默。静默却给予他关爱、陪伴和安抚。绝不要发表长篇大论,这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就像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样,必定要把内心深处的爱,用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照顾和不断地为其效劳付出牺牲体现在他们身上: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饥寒冷暖,饭前饭后接送他们来往于家与学校之间,在其染疾患病头疼脑热感到难受之时千方百计抓紧疗治
爱人如己是基督最大的诫命也是第一条,今天,在我们身边一位宗海洋神父的父母双方因痼疾在身,患病久而不愈,卧床不起已三年多了,让我们在此刻献上爱心,帮帮这个家庭吧。
之后又借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思想说:我字去掉一撇就找字,我们在生命中应当不断地寻找,像主耶稣一样,寻找那些瞎眼的、瘸腿的、患病的及所有需要照顾的社会边缘人士,去及时地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
教宗表明:得救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处於危险之中,得到治癒的首个条件是承认自己患病;而承认自己是罪人则是得到慈悲目光的第一个条件。让我们看看耶稣的目光,它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仁慈。
教宗省思说:没有比一个父亲或一个母亲为自己患病的孩子求情更感人的事了。耶稣知道那个父亲会作出愤怒和绝望的反应,因为自己的孩子死了。
社服中心大病救助项目救助6位患病者,其中1位尿毒症患者、1位白血病准大学生、1位肝癌患者和3位长年生病服药的朋友。大病救助项目支出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