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8:11)他慈爱的声音在巴勒斯坦震荡着,他对人所不齿的税吏长匝凯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艰巨但又不可或缺的修和乃是缔造共同安全的未来与和睦共处的先决条件,但这样的修和除非经由更新、毅力和真诚的努力,来调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否则无法实现。
我因这几天的攻击事件表示十分担忧,这些事件危害那令人期待的信任和彼此尊重的气氛,这为重启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对话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使圣城和整个地区享有和平。
我把我们这几日所看到的以色列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重新展开对话的信号、以及进一步的可喜的发展放在白冷城圣婴手中。
无论如何,教宗重申圣座的立场:黎巴嫩人民有权利看到他们国家的完整和主权获得尊重;以色列人民有权利平安地生活在他们的国家中;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利拥有一个自由和主权的国家。最后,教宗谈到欧洲。
她任国务卿之后,有一次刚从第24次以色列,巴勒斯坦之旅回来,海斯堡神父给她打电话表示慰问,并建议她请以色列总理和巴勒斯坦总统到圣母大学在威士康星州的退修会之地和谈,让他们远离华盛顿。
这个场景对当时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古代虽有银行或钱庄之类的机构,但普通老百姓还是喜欢把土地当作用来保存宝贝最安全的地方。
按法国桂息城当时的传说,在宗徒们离开巴勒斯坦后,匝凯也随着离开,他把自己的姓名改为所亚玛托尔,并在该城传道劝善。后来圣教会和科普特礼教会定于每年4月20日为他的纪念日。
我们发现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对中国人都表现得特别友好。著名的加利肋亚湖主耶稣在湖面上行走、渔夫弃船跟随耶稣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而中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府之间的对话带来了希望的标记,但在被继续不断的屠杀所血染的伊拉克却没有出现任何积极的征兆,平民不断地逃难;黎巴嫩政治体制的停滞运作威胁着这个国家在中东地区所应扮演的角色,并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