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19:12-13)因这些罪,人就得不到圣洁,所以需要设立赎罪日,使人为这些罪刻苦己心,可得赦免与清洁——天主是慈爱的,但也是公义与圣洁的。
四.彼此相爱是救主基督的命令我们所信靠的基督,为了救我们这些有罪的人,他道成肉身——降来尘世,为救赎我们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由此平息了天主因公义对人产生的愤怒。
又有多少人由于不公义的社会条件、由于失业而丧失身为负担家计者的尊严、由于缺少接受教育及医疗的公平机会,而陷入这样的赤贫。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的赤贫可以称为濒临自杀。
然而,从一个人而言,“想做老大”,其实,不是坏事,因为“做老大”,必然和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身边的弱小者,主持公义和仁爱等相关责任必然相连。
中正平和,公义仁爱正是上主的神性,励精图志建功立业正是上天的恩赐。当时中原诸夏各国都排斥秦国,把秦人当成戎狄。诸夏各国为什么要排斥秦国呢?
通常,在我们健康、舒适时,很容易忘记他人(但是天主父绝不会如此):我们不关心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所承受的不公义……。我们的心日趋冷漠。
我多么希望所有的灵魂都知道,怎样去为自己聚集永生的宝藏,他们便不会受到审判,因为他们预先用慈悲善行制止了我的公义审判。(《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日记》1317)
宗教本身具有超种族、非赢利的特性;宗教道义包括公义、博爱,具有崇高性。这些特征在特定环境中,往往具有超越政治、军事强权的特殊力量,更具公信力。
因为天主的仁慈和公义,致使每个人都有得救的机会。就如圣经所言:天主愿意人人得救,不愿意任何人丧亡(伯后3:9)。祂的命令是:你们往天涯地角,去为我作证!福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权利、以及我们的荣耀。
可喜的是,促进环境公义、关怀穷人以及负起社会责任的类似创举正在全世界凝聚了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士,尤其是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