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挑选是很自然,也很合适的,因为路加两部著作(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之间的这11节经句,是一座把耶稣与教会连接起来的光明灿烂的大桥。
教宗在这一次的要理讲授中谈的是天主圣神,称圣神是祈祷的导师,他并指出,要学会做天主的朋友,怀着信赖的心呼求祂。 教宗对如何向天主祈祷的反省非常切合实际,从天人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入手。
更重要的是我永远没有机会弥补这份遗憾。那是2004年8月初的一天早晨,我照例来到医院,照顾癌症晚期的公公。公公在部队政治部工作,是个正直的人。奉公守法,我很敬重他。我像往常一样,洗脸、喂饭、收拾一切。
我念的不是常规的饭前经,是自己即时说出的一段祷词。到底我们的祈祷该怎样做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思虑中。于是,我便带着问题采访了一些教友:问:在你的生活中常常做祈祷吗?
弥撒是我们信仰生活的中心和高峰,也是我们信仰表达的神圣方式之一。因此,不仅主日瞻礼,凡是教会举行重大活动,都是在弥撒中进行,或者以弥撒圣祭开始。
然而,感受到深切的预约的基础是上主的临在-在家庭中的,主的显现和祂的大爱,是欢快的,慈悲的,对所有人充满敬意的。教宗方济各解释道。他继续讲道,最重要的是天主的爱,他的爱是有耐心的。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0月27日主日在家庭日弥撒讲道中表示:在信德喜悦中生活、并主动传播喜悦的家庭,是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社会的酵母。十万多人会集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参加本次信德年活动。
他并且说这些异语是由于人极大的“易感性”而讲出的,他甚至说这许多异语的现象会引人走到歇斯底里的程度。
在谈到耶稣圣婴是天主子时,教宗说:“那个躺在马槽中的婴儿真的是天主的儿子。天主并不是永恒的寂寞孤独,而是生生息息、彼此不断在给予的爱的循环,他是圣父、圣子及圣神。”
由此可见,主耶稣对撒玛黎雅人是采取容忍态度的。圣若望福音又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讯息:撒玛黎雅是犹太往加里肋亚的必经之路,否则要绕一个大圈,犹太人历来如此,因为不愿与撒玛黎雅人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