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生命既已属于上主,任何遇见难道不是上主的呼召或者说是上主神圣的计划呢?很多时候,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好,过着佳友如云的生活也罢,总不希望自己与恶人同行,与罪人为伍。
天主教会非常重视教友的善终,修女、教友出于爱德,陪伴临终者走到世上生命的最后一刻。本文作者近年在教会安老院服务,有丰富的临终关怀经验,下面是她陪伴两位临终者的经历,对陪伴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就这一刹那,他的整个生命改变了,好像一切问题他全明白了,究竟怎样明白的,他也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个温暖的家,他是这里的主人。
部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为斗争的象征并非没有道理,让我们想想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和人类多样性。庆祝奥运是人类普世主义的最高形式之一,是为更美好世界而共同奋斗。”
由于如茨林老教堂在特殊年代被拆,改革开放后,教友们没有了参与礼仪的场所。
在五种感官里,天主似乎特别喜欢听觉,也许是因为它比较没有侵略性,比视觉更沉稳,因而使人感到自在。「聆听」符合天主谦逊的作风。天主是藉着言语创造人类为祂的肖像,并藉着聆听视人类为谈话的对象。
她遭受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遭受苦涩与痛苦的死亡。我们在生命中也会遭受痛苦。
作为一名从事医护服务的修女,在其生命结束后还在发挥余热,救助其他需要移植的病患,奉献医学研究,因此感动了教内外无数的亲朋及各界人士。
教宗对此评论道,这实在令人感动,像帕斯卡这样的杰出思想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把精力放在慈善工作上,看不到任何其它紧要的事”,因为《圣经》讲的就是仁爱。
尽管父亲每日每时都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他没有忘记每天向天主祈祷和颂念玫瑰经。当全身疼痛难忍时,便呼唤着:圣母救我,耶稣可怜我。我安慰父亲:您在世多受一点痛苦,将来在炼狱便少受很多的罪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