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就像我在《天主是爱》通谕中所写:「教会是在世上的天主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不应该有任何人因缺乏维生所需而受苦」(25号)。
而且教会明文规定:在主日及法定庆节,有会众参与的弥撒中应该讲道,除非有严重理由,不得省略。
这次我才心甘情愿地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职务,脸上充满了微笑,晚上也不因此而失眠了,每一次祈祷也会得到新的指点,快乐也蕴藏在每一个祈祷中,我不仅把每一位姊妹、每一件事儿都放在心上,放在每一个祈祷中,还都放在天主奇妙的手里
弥撒开始前,全场参礼信众在传统的《圣诞宣报》歌咏中迎接耶稣圣婴的降生。11位来自意大利、印度、非洲、波兰、瑞士、中国、智利和秘鲁的儿童为耶稣圣婴献花。
教会教理讲授与国家教育计划合作,共同培养人民,建设国家,在对他者的认识和接纳中创造和谐社会生活。
先教宗在这份通谕中指出:“应促进和鼓励各教会团体为开展向外邦人传教事业而进行合作。”要求“拥有悠久福传传统的团体派遣司铎,支持新成立的教会”。
我把教会,尤其那献身于在今日世界中肩负传教命令的人托付给圣母。”
在旧约中,希伯来文Kohen意思是“向神祭祀者”,七十贤士译本译作Iereus,意为“属神的人”,到了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行本圣经中,则将之译为Sacerdos,意为“神圣的人”。
(首联)作者一开始就描写童贞女玛利亚山居的景色,纳匝肋是个隐没在树海花洋中的一个小山村。若要到达这位童贞女的居所,还得通过曲曲弯弯的小路。
在若翰诞生的故事中,他的父亲匝加利亚在圣殿中得到了神视,天使加俾额尔告诉他,他将有一个儿子。匝加利亚问这事怎么会发生。我认为这是对那神视很合情合理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