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父没有拒绝一个问题:他是个对话的人,公开面对批判性的提问是不成问题的,因此这项交谈是绝对自由的。
天父的圣言基督面向每一个人,寻求与人建立救恩对话。《默示录》中指出了基督对每个人的态度:看,我立在门口敲门,谁若听见我的声音而给我开门,我要进到他那,同他坐席,他也要同我一起坐席(默3,20)。
教宗表示,藉着这个呼求,可以说我们与在天之父的对话进入问题的核心,即我们的自由与魔鬼的诱惑彼此相对的领域。但一般而论,对这个呼求的翻译并没有确切表达出《福音》中希腊文的原意。
第二、挖掘宗教信仰对公益事业的作用和贡献,引起宗教界自身的重视和认同,促使宗教界更专业地参与和投身于各种公益事业;第三、推动跨宗教间透过公益事业的对话、交流、合作,发扬宗教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发挥各自优势
教宗接著提及到前任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到访促进了罗马尼亚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关系与对话,并先知性地开创了“携手同行”的时代。要怀著记忆“携手同行”,牢记我们的信仰根源,牢记天主为我们做的一切。
他说:“我们面对的任务乃是‘改变全球发展的模式’(同上:194号),针对我们地球的未来开启新的对话。愿你们的讨论和努力结出果实,使当代社会各层面,即个人、企业、机构和政治产生深刻的转变。
与此同时,政府与反对派之间,就战后新宪法开起了首次外交对话。
我认为上述举动违背了那该当鼓舞众人的对话精神。除了那是盗窃行为外,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也许这行为本身已为自己作了评论。”
当天的福音记载了耶稣与司祭长的对话(玛廿一23-27)。教宗指出,由于耶稣规劝民众、治愈患者、教导百姓、施行奇迹,吸引众人归向祂,因此司祭长倍感焦躁。
人与人、国家与国家透过对话而彼此信任“乃是建设一个太平世界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宗也勉励各国照料我们的大地,他说“减少污染排放并实现整体生态的承诺既紧迫又必要,我们应首先有所作为,否则为时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