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地方教会既需要专务祈祷的默观团体的支持,也需要外派使徒传教团体的配合。过去的一年,这样的新兴本土使徒团体悄然诞生。
当灾难来临时再募捐就晚了,会误事,提前储备,需要时才能及时进行援助,帮灾难中人渡过难关,甚至是生命的难关。教友们积极响应号召,贡献力量。
(格前13:1)人生在世,需要生存、需要生活,可人是有身心灵完整的整体,他不仅依靠物质而生活,更需要依靠理想、信仰、精神而生活,这个生活就是爱的生活。
教宗主持世界主教会议闭幕弥撒(梵蒂冈新闻网)为“恭敬天主”而非“自我崇拜”,我们必须承认自己内心的匮乏和需要怜悯,要“与穷人交往,谨记唯有在我们感到内心匮乏时,天主的救恩才施展作为”。
我们跟那些门徒一样,需要受到宽恕,由衷说出:『上主,求祢宽恕!』让我们敞开心扉来接受宽恕。在圣神内的宽恕是个内心复活的逾越之恩。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反省,包括重新审视过去的伤痛和痛苦的伤疤;这确实并不容易。难怪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往往效果不好,就连在家庭内、在教会中,都难以疏导,更不用说国与国之间了。
关爱可怜的人,贫穷的人,没有能力上学的人,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教会的需要。副主教孟神父说:以实际行动印证天主的爱,心动不如行动。
一九九零年,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来这里访问过,他当时说的话今天又在本笃十六世口中回响,他说:“面对社会艰困和复杂的事实,就如你们的城市所面对的,需要加强希望,这个希望以信德为基础,并表现在孜孜不倦的祈祷上
教宗问道:“我们有时间留给需要我们、需要我的话、需要我的温暖的人吗?我们有时间留给需要帮助的受苦的人吗?有时间留给寻求避难所的难民吗?有时间和空间留给天主吗?天主能够进入我们的生命中吗?
耶稣的评判标准非常简单却深刻:不是我们知道多少教理,不是我们参与多少礼仪活动,而是我们是否以具体行动,服务了有需要的人——哪怕是最小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