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教堂里面朝圣团参与了当地非常重要的正午弥撒,我们的领队神父参与共祭,并用中文诵读信友祷词,恭读感恩经,为信友们送圣体。弥撒后举行了大提炉奉香礼,闻名世界的大提炉好几个人才能摇得动呀!很是壮观!
引导语众所周知,在我们教会的发展中,不仅有天主圣神的光照指引,也有诸位献身人员的潜心服事和众信友们的积极参与。
如今,信友都被称为基督的门徒或弟子,我觉得在信仰中用“门生”更恰当。因为,耶稣是门,我们跟祂一起同在祂所开创的国里——一个由祂的“门”所开创的空间。
但他不明白信仰天主就是信友的命,是信友生活的终极意义。在三个舅中,岁舅文化程度最低,吃的苦也最多。为了更好的谋生,岁舅学了一手木匠手艺,打家具做门窗样样在行。
西方文明优越论一度大行其道。在世界各文明交往中开始流行一种所谓的普适价值—文明转型对话模式。这是一种教化式的对话模式。推崇人权至上,对弱势文明短板缺陷的自我反省,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有一种所谓的实用的解放论认为,只要人拥有一定的钱财和自由,就是人的救恩。这些观点将我们牵引到狭小的现世世界和财物的拥有上,萎缩了我们人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忽视了真正的救恩只能来自天主。
(参看默3:7;依22:22;42:7;咏107:10,14;路1:79)默示录的作者用了先知论王室家宰厄里雅金的话放在耶稣身上:「那圣洁而真实的,掌有达味钥匙的,开了无人能关,关了无人能开&hellip
到某种程度,这句话内涵的丁主教自己的思想发展过程正好反映了教会内基督论的发展历史。
玛窦福音第十三章中,耶稣共用七个比喻来讲论天国,其次序循序渐进,其讯息清晰易懂:撒种的比喻指出天国的谦虚和慷慨,麦子与莠子的比喻指出天国的宽容和忍耐,芥菜籽与酵母的比喻指天国的强大生命力,宝藏与珍珠的比喻指天国的超越价值
他说:“首先,正如你们已知道的,怀德海的作品,在上世纪被大量论文以及许多论教会牧职的书籍所引用。但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仅仅作参考的附注,而是具有‘头条要闻’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