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达味王重新集合部下,决定离开耶路撒冷城,并把约柜送回城里,不利用天主为自己辩护。达味逃走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百姓。教宗指出,这是成圣之道,达味历经腐败的边缘後,开始踏上成圣之路。
教宗表明,在身体上耶稣已经不在门徒们中间,门徒们并未因此感到悲伤,反而皆大欢喜地返回这座曾经拒绝耶稣的耶路撒冷城。
圣斯德望殉道後,耶路撒冷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迫害。於是门徒们开始四散到赛普勒斯、腓尼基和安提约基雅。
教宗说,《默示录》描写美丽之城巴比伦的陷落,她是尘世豪华、自负和权力的象征(默十八1-2,21-23;十九1-3,9);《福音》则讲述圣城耶路撒冷的毁灭(路廿21-28)。
教宗回顾了耶稣复活的50天后在耶路撒冷发生的事。《宗徒大事录》记载,宗徒们与童贞圣母玛利亚聚集在最后晚餐厅,因为复活主「吩咐他们,在领受由高天而来的圣神恩典之前都要留在城内」。
莫拉基神父是“信德之恩”传教团体派往圣地耶路撒冷的传教士,他目前在塞浦路斯岛为教宗的访问提供临时后勤准备服务工作。
这项计划得到了耶路撒冷方济各会圣经学院、耶路撒冷法国圣经与考古学院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柯布考古研究所在科学方面的密切合作。
教宗以末世论的观点谈论当前的移民处境,指出“历史的悲剧提醒我们,人类距离我们的目的地,新耶路撒冷圣城,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默廿一3)仍是这么遥远”。
《宗徒大事录》记载福音从犹太人传到外邦人,从耶路撒冷至罗马。罗马意味着外邦人的世界,就是指旧约天主子民以外的所有民族。事实上,《宗徒大事录》的记载以福音传到罗马作结束。
E、保禄归主后,在耶路撒冷传道,与犹太人辩论,以致于“他们打算要杀他”,可见保禄驳倒了他们,他们穷凶极恶(宗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