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平安状态如何?我是否一有所匮乏就忿忿不平?这不是上主的平安。我是否安逸度日,麻木不仁?这绝非来自上主。我是否心情平和,渴望把这份平安传给他人,推动某些事务?这才是上主的平安。
教宗进而说道:“然而,‘良善心谦’的耶稣并非是屈从者的榜样,也不是纯然的受害者,而是在‘内心深处’对天父的圣爱活出这种全然透明状态的人子,也就是活在圣神内。
这位本堂神父强调,迫切需要重启紧急方案,分发粮食,并要按照各种卫生状态的需求启动应变措施。(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因此,藉着静听天主和他人,“从不和谐的声音中我们取得了和谐”,我们到达了同道偕行,得以一起行走,进入一心一意的状态。
当疾病的挑战进入难堪的状态,是否可以接受安乐死,以得到解脱,而不继续维护生命?这是基督信徒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在伯多禄开始将福音清楚宣讲之前,圣神首先激发了一种赞美的方式,使人类从被束缚和封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五旬节事件的目击者们起初不是以为门徒们喝醉了酒吗?
我是一位慕道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慕道,到现在已快6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充分体验了作为一个天主教徒的信仰生活,让自己在信仰层面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改变了自己以前那种忧郁愁苦的状态,凡事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看待
反观我们的生活状态,信仰意识里再也找不到天主诺言留下的痕迹。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的承诺,我们无法在此世上反映天主的光辉,让世界在我们身上看到天主的临在。
回忆录写道,那些城市郊区处于“四十年的无政府主义状态”,毒品成瘾是人们“绝望倍增的祸害”。“对教会来说,那些郊区应该越来越成为新的中心,一群像若瑟神父一样的平信徒和司铎日日生活在此,为福音做见证。”
一、巴贝耳塔事件(1-9节)问1:在建巴贝耳塔之前,世人的语言和状态是怎样的?答:当时全世界只有一种语言和一样的话,人人都能彼此明白。问2:人类为何想建造那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