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神父于青少年培训、伦理学教育、全人发展培育及伦理与灵性生活辅导等范畴均拥有资深经验。自2008年起,关神父致力于香港社会推动心灵教育运动,向学界、商界企业机构提供切合不同组织阶层的灵性培训。
有些人认为,在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时,需要消除罪的意识,但其实,当罪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人心中时,它并不是一种病症,它使人认识自己的道德责任,认识伦理道德上的最大原则,也就是行善避恶的原则。
1994年,在巴西圣保罗圣母升天大学获得伦理神学博士学位。1996年重返欧洲,在罗马宗座圣托马斯大学社会学系执教。2004年重返越南,与主教团信理委员会合作,并担任一专门从事社会工作基金会的主席。
首先是伦理和宗教生活不能成为焦虑和强迫的服从,而是应成为爱的原则;其次是爱天主和爱近人必须是一起且密不可分的。这犹如镜子中的浮动,在其中爱天主和爱近人彼此相互反映,而不是一个存在而另一个不存在。
这一伦理原则适用于所有人,不仅是基督徒或有信仰的人”(2022年2月9日周三公开接见)。主教们解释道,需要“更多地关怀那些脆弱或易受伤害处境的人,他们要求受到有尊严的待遇,以及尊重和爱的陪伴”。
因此,教会「也带着希望的目光看待旅游业的重生与更新」,在旅游重启的时刻鼓励以那些启发了世界旅游伦理规范的原则为参照点,「来建设兄弟情谊和社会友爱,特别是为人类整体发展效劳」。
与会者希望课程有助他们按照神学、伦理和圣经的最新发展来教导修生,并探讨教区司铎的灵修。范神父说,培育导师在会上也承诺交换教学资料、书籍,甚至教师。他们亦开始计划为各修院设立电子图书馆。
31%的人回答“日常生活的伦理道德规范”;12%的人寻求“痛苦时得到安慰和支持”、11%的人“寻求获得永生的救恩”、相同数量的人寻求“净化灵魂”。
从“不可杀人”的诫命、先知们对正义与分享(如依58)的呼唤,到耶稣关于非暴力与爱仇的言论(玛5-7;路6),每一个读者,不论他是否是信徒,都可在圣经中为他们的伦理选择找到宝贵的指南。但这还不够。
教宗提醒道,假如不深入省思有关人的课题,包括人的肉身、脆弱,以及人对无限的渴求,他建立关系的能力,那么“伦理就只剩下规则,信仰恐怕会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