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警惕意识形态的固化,它常在好意向的外衣下,让我们同真相隔离,阻止我们行走。
如:“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强迫签定的不平等的条约下进行的,中国教会因此挂上了殖民色彩的标志。因为他本身的活动与西方殖民主义侵华扩张紧密结合在一起。
关于拉丁美洲,教宗则强调:教会是构成整个拉丁美洲相貌的要素,它充满真理和爱德,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能够取代它。教会呼吁尊重每个人不可被侵犯的人权及其全面发展,宣讲正义与友爱,这是团结合一的泉源。
因为原来意识形态管理得很严,现在奔富了,大家的思想也就解放了,社会中各个方面都“向钱看”,算GDP,所以信仰缺失、信仰危机的问题突出起来了。原来不管穷不穷,还是要学雷锋,现在怎么可能呢?
在视频中教宗方济各劝勉度奉献生活者说:你们要以福音作为生活方式,把福音转化为简朴且言行一致的日常举止;这样你们就能克胜那把福音变成意识形态的诱惑。
也有另一种危险,就是高举正义的价值,为之挺身征战,但是一旦走向极端,将会变成毁灭性的意识形态。今天有多少青年在自身的政治或宗教信念的鼓吹下,最终在许多人的生命中,成了暴力与毁灭的工具!
我们认为,和平协议的成败关键并不在于调解人的谈判技巧或协议条款的完整性,协议是否可产生实际效果,更大地取决于意识形态叙事模式的转变——这也是本文的主题。
启蒙思想结出的第一个丰硕果实,是太平洋东岸十三个殖民州的独立,然后按照社会契约的组织形式,通过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建立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它带有价值判断色彩,是一个反宗教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研究宗教的名称或理论。世俗性(secularity),描述社会中宗教的影响力之微弱,甚至消失。对某些学者来说这是世俗化的结果。
陈才俊: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预测,冷战结束后,人类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差异,文明的冲突将成为主宰全球格局及其走向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