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廉俊是搞美术的,由于西方的美术和宗教分不开,因此很早就接触过基督信仰,但那时只是当成一种知识来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信仰的愿望。
有姐妹分享自己拜圣体后与丈夫、婆婆的关系改善,并尽力抽时间去服务老年穷苦人,就像服务耶稣一样。有姐妹20多年来一直靠拜圣体走过人生的一个个坎,在圣体前得到力量与安慰。
今天的天主教青年与教会的关系不如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的人那么紧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信仰,还不是失去信仰的一代。这是耶稣会在美国纽约福特汉姆大学发起的论坛会上提出的研究结果。
代表现代科技进步的网络、通讯工具,似乎总以妨碍信仰的面貌出现,受到一些人的诟病。如批评带手机进教堂,引人分心;长时间上网、看电视而无暇学习圣经和祈祷等。
因此,为反思这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教宗提出3个关键概念:相互依存和分享、爱的动力,以及尊重的使命。
由圣座和意大利卢卡总教区推动的《信仰宝库》项目,在2025大阪世博会展出,通过一场关于天主教在天草岛历史的展览,和一场国际研讨会,来促进日本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信仰传承,做好社会“礻”部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踏上神职道路时,朱杰归结为两个字——“初心”。朱杰出生于一个天主教信仰氛围浓厚的家族,在他3岁时,一个成为神父的梦想便在脑海浮现,这也是他梦想的起点。
她是一位老教友的子女,祖辈都是基督徒,有着良好信仰生活环境。父辈是文化人,她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十七八岁因一篇时事报道,进入了乡镇机关。
原来全市天主教代表人士晚祷结束后,正进行圣经分享。由李修士恭读当日福音、邢福成神父作精辟讲道,最后他说:“咱们大家有什么感触请说说。”接着便是热烈的发言。
因为耶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中心和高峰,假设,我们信的耶稣仅是轰轰烈烈地活了33年,最后屈辱冤枉地死在十字架,而没有复活,如此,我们信仰的只是一位伟人,这样的信仰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