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主创世的时候﹐祂看了自己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
有一首很好的歌,首句是“当趁着年轻,纪念造你的主”,是说人应该趁着青春年少,精力、体力最为旺盛时,尽力去为主做事;不然等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即使为主之心不变,也难免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
天主带领祂的受造界前进,我们人类受召协助祂的工程,于此同时,战争却在破坏。它也在破坏天主最美好的杰作——人类。战争颠覆一切,包括弟兄间的关系。战争是愚昧,它的发展计划就是毁灭。
2015年教宗方济各在关于守护受造界的《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写道,文化的消失与动植物物种的消失相比同样严重,甚至于更严重。由此看来,必须特别照顾和保护原住民团体及其文化传统(参阅:145-146节)。
『为照料受造界,所有人可按其文化、经验、主动性和才能,⋯⋯彼此衷诚合作』(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第14号)。」
这份训导虽然没有《愿祢受赞颂》和《众位弟兄》这两部社会通谕引起广泛关注,但却是理解教宗方济各整个牧职的关键。《祂爱了我们》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最近刚结束的同道偕行世界主教会议和即将开始的禧年。
油绿的棕榈枝被举向略为阴霾的天际,走向及纪念耶稣的苦难,这些重要时刻都在圣枝主日这一天的礼仪中渐次分明地呈现,带领我们进入圣周。
因此,基督信徒把这件事看作是教会愿意在他们身边,在精神上陪伴他们的体现,在社会及人道危急的情况下这种陪伴更有必要。
(谷1:14-15)教宗方济各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也特别指出:天主子在受造的荒野中度过四旬期的四十天,就是要大地再度成为与天主相通的乐园,恢复它在原罪之前的模样。恢复原罪之前的模样!
天使“Angel”一词源于希腊名词“angelos”,希伯来文及希腊文称之为“天使”或“天神”,在圣经上多次提到他们。在一切古老的宗教中,都有他们的存在,是神人之间的中间受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