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象征人在尘世只能在信德中“间接地”认识天主的临在和作为,而非全然地见到祂的本体。问14:这段记载在基督信仰中预示什么?答:它预示只有在基督内,才能真正“看见天主”。
同样,信友在奔向天乡的路上,也要认识教会的秩序与职责,愿意服从天主的安排,忠于自己的圣召。“主,我的产业是祢自己,在祢手中,我的命运安稳。”
这一邀请在鼓励我们提升我们的精神,去认识生活在我们中间的圣言,天主圣神在创建和继续更新着我们的圣教会这封信是受到这一邀请的推动,希望能发起反思和分享。
事实上,当耶稣借着麻风病人及被定在十字架上的形象向他发言时,他认识到了天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在长时间的祈祷中,贫穷之人(圣方济各亚西西的专称)问上主说:你是谁?我是谁?
之前儿子给媳妇讲时,她对信仰有了好感但还懵懂,在听于老师讲的过程中,她对信仰的认识和渴望越来越强烈,领洗的想法也越来越坚定。2013年复活节,儿媳妇终于领洗走进了教会。
通过这次经历,铭心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天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她说:透过这次经历,我感觉到,离开了天主,我什么都不是,没有他的恩宠助佑,我一无所能,天主的爱对我总是不离不弃,当他看到我开始远离他时,他便透过一些事把我引向他
这个见证让我们看到一位佛教徒如何认识上帝恩典的经历,也可以给我们在带领周围佛教徒朋友信主中一些启发。我们中国人都一样是在五千年文化背景下长大,大概都接触过儒、道、佛,特别是佛教的信仰。
与此相反,我认识两个人,也是你们认识的,即刘建老师和吴培荣老师,他们两家曾几十年之久合住一套房,合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他们两家好几口人,从未红过脸,从未吵过架,相敬如宾,把方便让给对方,几十年如一日
我很感谢“信德”,在主内的兄弟姊妹间搭建了一个信任的平台,让彼此认识。听人说已经有近百对夫妻是通过“信德”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通过“信德”找到自己的幸福。
圣艾智德团体的邀请是不让害怕束缚自身;参与共存的社会:认识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的人,使人明白世界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丰富我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