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出于懒惰,不想读圣经,更不想按照圣经上的话去做,才会像耶稣批评的那样:他们闭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了解而转变,而要我医好他们(玛13:15)。
教宗表示,慈悲能以多种方式抵达每个人:透过良心的真诚开放;閲读转变人心灵的天主圣言;遇到一位仁慈的姐妹或弟兄;从受伤、罪过的经历中体验宽恕和慈悲。然而,慈悲的可靠之路是耶稣。
当一个机构或家庭在转变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有人说:『那里存在不少抗拒。』抗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魔鬼在那里播下抗拒的种子,阻挠上主前行。」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转折时期,奉献生活者必须进入这重大转变的中心,成为民众的酵母,依照各自的特恩着手耕耘,帮助那些经常被撒在莠子中的种子长出麦子。为能做到这点,教宗要求会士们不可秉持来自害怕的防卫心态。
祈求上主转变他的生命。祈祷是对抗仇恨、对抗战争的一剂良药,这些战争始於家庭,在社区和家庭中发起。我们只要想想为争夺遗产的家庭纠纷便可见一斑:多少家庭因争夺遗产而彼此摧毁,结下怨恨。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这段福音谈起,强调天主没有魔术般地消除恶,却接近受苦的人,让人在痛苦中得到转变。
教宗最後总结道,我们众人都是可怜的罪人,需要天主的慈悲,让天主转变我们,重新给予我们希望。天主赠送给明白了这基本真理的人一个世界上最美的使命,即爱弟兄姐妹,宣讲天主不拒绝任何人的慈悲。
如果说保禄宗徒“在其著作中的表述常常十分严厉”,那是因为,“天主大爱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要求我们转变、变得更加完美”。为此,“你们不要害怕。诚然,你们会遇到抵制福音信息的。
据她介绍,精神信仰带来生活的意义,让人们感受到互助与安慰,与他人建立联系,为一个人的转变创造机会。艾尔特梅尔称,根据人们承担的角色不同,他们利用宗教的方式也不同。
上主,我们渴望与祢相遇,因为祢的圣言能唤醒希望、激发心灵,给我们开启转变和皈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