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苦难结合了基督的苦难,因此具有了救恩性。 教宗然后感谢卡雷金二世为大公交谈提供了有效支持,特别是对‘天主教与东正教神学对话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所给予的支持。
这教导我们「为我们的益处和世界的救恩活出这痛苦的悲剧。」教宗引述他的通谕《在希望中得救》:「人性的真正评估,主要是由痛苦和受苦者间的关系而定。
义大利家庭论坛主席弗朗切斯科•贝莱蒂接受本电台访问,谈到教宗本月的祈祷总意向时说: 答:1981年公布的《家庭团体》劝谕中已经提出这个呼吁,社会必须关注家庭的前景,因为在获取信仰救恩与文理陶成上
圣座东方教会部部长桑德里枢机主教致普世教会所有牧人的感谢信中写道:「圣周五为圣地捐款﹐是为了助益圣地的弟兄姊妹﹐他们在救恩的土地上﹐与他们的牧人活出基督的奥迹﹐那为了全人类的救恩被钉十字架﹐死而复活的基督
(参阅郑保禄著“从历史观点看弥撒礼仪的演变”———闻道出版社) 圣言与圣体有其内在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同是救恩的通传,同是一个主基督的临在,同是唯一中保的生命食粮。
它指的是天父慈悲的救恩计划。在这计划中也有匝凯的救恩。匝凯是位不诚实和被众人鄙视的人,因此需要悔改。耶稣在慈悲的驱使下,去寻找匝凯。教宗表示:耶稣的目光超越罪过和偏见。
我们的救恩在於我们怀有望德,就是那位播种麦子的人,或是那位把酵母与面粉和在一起准备做成面包的妇人的望德。望德常在成长。
玛利亚一来到家中,他们心中便溢满且涌出欢乐,因为耶稣那看不见却真实的临在让一切充满意义:生命、家庭、子民的救恩…一切事物!
因为我们所有的基督徒都该成为福音喜讯的传播者、宣讲者、见证者、践行者、推广者,都该尽力把自己所信仰的精神用言语、文字和表样,传递给自己身边的兄弟姊妹和周围人群,让更多的人接受耶稣基督爱的福音,分沾他牺牲自我舍己为人以苦赎罪的无限救恩
而那一刻也证实了主耶稣的人生意义:祂随时随地施予救恩。因著右盗的举动,不义的加尔瓦略山变成全人类的希望话语」。在加尔瓦略山,不少人嘲笑苦架上的耶稣,要祂救救自己(参阅:路廿三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