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平凡的生活中,把信仰扎根在生活中,也传承给下一代。李先生一共有5个子女,他们都相亲相爱,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互关爱,恭敬天主,荣主益人!以前听说,祖上有德。就是父母有德行,儿孙满堂有福。
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基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笔者之所以写此文的目的,旨在提醒我们不要把社会上的一些活动都视为迷信活动。
编后语:这是一篇有关信仰与家庭、信仰与教会的文章,作者在春节期间的见闻及感受,值得我们去思考:家庭和教会一方的缺失会对信仰的传承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只看重儿女的事业而忽略他们信仰的培育,父母之责有多大?
马淑珍给她讲天主教是耶稣亲自建立的教会,至一、至圣、至公,有宗徒的传承,有七件圣事,还有弥撒礼仪。当时史秀芝只是怀着一种求知的渴望,跟着马淑珍到宝鸡南关天主教堂参与主日弥撒。
这不仅是一拜天地到一拜天主的改变,而是中国地方风俗文化和基督宗教文化完美的结合,并在这种圆满地结合中,进一步传承了信仰,传播了福音,彰显了天主的光荣。
没有宗徒的传承,就不是耶稣立的宗教;没有教会就没有福音;圣经如果没有教会的认可,将是一张废纸;教会的训导:教会法典、教宗通谕、天主教教理、应看作是活的圣经,因为天主教不是一个《书本宗教》,而是一个《天主活圣言的宗教
陈神父的老家在黔南州平塘县麻窝村,家里共9个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七,信仰是从祖辈上传承下来的,但是在他小时候却有着神父是不是人的疑问。
现年七十五岁的温神父告诉天亚社,他努力抢救邹族语文的行动里,以保存这个原住民语文外,更期盼借着《圣经》出版后,能鼓励邹族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母语,更激发他们的读经风气,真正了解耶稣基督的圣训,不致于在下山求学和就业后被世俗化
信德网讯自3月24日开始,进入了逾越节三日庆典,周日晚5:30分弥撒开始,有本堂赵神父主祭,常神父共祭,弥撒中洗足礼中,两位神父束腰为十二位班组长洗脚,效法耶稣当年为十二位门徒洗脚,传承了耶稣谦逊、服务
使落成以后的张芝山天主堂,能成为海门教区的又一处朝圣之地,再次在通海大地上兴起对圣母玫瑰和圣伯多禄的敬礼热潮,和天主教传入海门教区380年历史脉络所代表的教会中国化传承,期待迎接更多前来拜堂的主内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