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四旬期的开始,礼仪中再次要求我们实践圣经及基督徒传统所重视的的三项补赎行为∶祈祷、施与、斋戒,为预备自己更加善度复活节,进而体验天主的能力,正如在复活前夕所诵唱的∶「驱逐邪恶,涤除罪过,使堕落者痛心悔改
这是耶稣在升天前交给门徒们的神圣而艰巨的使命。16世纪末,一批批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们不远万里来到到一个他们完全陌生而又神秘的国家——中国,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
在患难中,他以祈祷为食粮,每日默念那句“因我有罪降此灾难”,他将苦难视作与主同钉十字架的祭献过程,成为他“旧人消逝”的洗礼,如同小德兰的“神婴小路”一样,完全依偎在天主怀里,纵然被“踢到暗角”,依然怀揣等待复活的信德之火
1980年教堂及部分附属房归还,同年12月24日复堂,改名为耶稣圣心堂。1993年舟嵊后勤部退还主教公署。2001年教堂周边的房屋拆除后建设外滩公园。
据台湾地区主教团网站报道,台湾地区主教团于二O一二年一月一日天主之母瞻礼发表二O一二年牧函《深入信德奥迹、活出感恩圣事》。
圣神的和睦赐给我们的第二个态度是『宗徒们以大德能,作证主耶稣的复活,在众人前大受爱戴』,也就是勇气。教会团体只要和睦共处,便会获得勇气,那为复活主耶稣作见证的勇气。」
这种希望推动我们,因着我们天主的身份、因着耶稣基督的生活、死亡和复活,去发现今天已经临在的新世界的种子。
基督在复活拉匝禄时,不就因人间的生离死别而流泪吗?没有徒弟胜过师傅的,自己在牧灵时遇到的这一切,不正是在配合基督的工作吗?
基督在复活拉匝禄时,不就因人间的生离死别而流泪过吗?“没有徒弟胜过师傅的”,自己在牧灵时遇到的这一切,不正是在配合基督的工作吗?
正义是“回应爱的一种意志表达,这爱就是基督承担了世界的罪过,以自己的十字架、苦难圣死和复活更新了因罪恶而损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