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家长为生活、为工作、甚则为个人娱乐而忽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尤其对信仰的传承。有此失误,究其因莫非:主观上,自认才疏学浅,对教理更一窃不通,对儿女的训导,心有余力不足。
她一直对天主教有看法,特别是对一些教友的做法不赞成,根本的原因还是对信仰缺乏认识。父亲病重期间,母亲由于身体不好,不能昼夜守在他身边,晚上就在一位老教友家睡觉。
当地平信徒充分展示了极大的热情,在这个小小的基督信仰团体中发挥了积极和重大的作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因工作和学习原因,从撒哈拉沙漠南部来到这里的家庭。
“如果我感受不到自己是天主怜悯的对象,我就无法懂得祂的爱…如果我感受不到这个事实,我怎能传播、见证和施予怜悯?具体而言:我是否怜悯那个弟兄、那位主教、那个司铎?
在物质化的现代社会,谈信仰不是一件时尚的事情。信仰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远离生活实际的原则和精神理想。没有信仰成为一种常态,而有信仰则被当作某种精神上的妄望。
奶奶也特别注重我们的信仰生活。上学、工作,每次回家奶奶都要问我们有没有望弥撒,有没有找到教堂。奶奶每次也都会询问我一些教会的事情。她说她虽然没有能力了,但是她会为教会祈祷。
因着共同信仰和遵从主耶稣要信友彼此相爱的命令,使他们无论在街头巷末碰到还是小桥流水边相遇,热情招呼一番;有什么好吃的你送我,我送你,不是亲眷胜似亲眷。下面说一段帮助冷淡教友回头的真实故事。
吴翠娟帮助我们给新员工传授手艺,她用那娴熟的手艺和耐心的指导使新员工的技艺一批强过一批;郭丽娜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姑娘,而且对宗教知识比较熟悉,随时可以为员工或顾客进行信仰上的宣传和提供帮助。
没有了信仰,人就会抓住任何东西当作救命草,当作自己的靠山。多少家庭,为了财产而反目为仇。富人与穷人的福音比喻。耶稣讲的比喻中这位富翁真是一位成功人事,他不仅拥有广袤的良田,而且出产丰富。
他说:教宗愿意教会见证福音,丝毫不与世俗准则妥协。无论谁是教宗,他总是伯多禄的继承人。我们或者顺从福音,切实地与教宗共融,或者就没有理由留在这里。